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白果槲寄生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白果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揭示了其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相思子毒素的分子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思子毒素是从豆科植物(Abrus Precatorius L.)种子中分离的一种细胞毒性蛋白,它由A,B两条链组成,由一个二硫键相连,B链具有半乳糖凝集活性,可与细胞膜上受体结构,帮助A链进入细胞内,A链进入细胞催化60S大亚基的28S rRNA的第4324位脱去腺嘌呤而使60S核糖体亚基失活,从而使细胞蛋白合成被抑制。本文综述了有关相思子毒素的分子结构的特点,毒性机制和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其吸入暴露的刺激作用为制定环境标准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使用作者研制的动静态气溶胶吸入暴露装置 ,采取温控加热产生毒剂蒸气气溶胶方法 ,产生不同浓度的二苯氯胂蒸气对动物进行吸入暴露 ,观察实验动物 (家兔、Wistar大鼠、恒河猴 )的刺激反应。各试验组均为单次暴露 ,暴露时间 10min ,观察到刺激症状的为阳性反应。家兔、大鼠试验用Bliss法、恒河猴试验用序贯法处理数据。结果 二苯氯胂吸入暴露对家兔刺激 (伸舌抓脸 )反应的ED50 值为 0 .0 8μg·L- 1(0 .0 5~ 0 .12μg·L- 1) ,直线回归斜率b =3.84± 0 .32 ;二苯氯胂对家兔的刺激 (眨眼 )反应的ED50 值为 0 .5 8μg·L- 1(0 .2 7~ 1.2 4 μg·L- 1) ,直线回归斜率b =4 .37±0 .90。二苯氯胂对大鼠刺激 (抓嘴、抓脸 )反应的ED50 值为 0 .0 5 4μg·L- 1(0 .0 39~ 0 .0 75 μg·L- 1)。直线回归斜率b =2 .85± 0 .4 0。二苯氯胂对恒河猴刺激 (伸舌、抓嘴 )反应的ED50 值为 0 .6 13μg·L- 1(0 .4 8~ 0 .74 μg·L- 1) ,直线回归斜率b =12 .5 5±0 .18。结论 大白鼠对二苯氯胂的吸入暴露刺激作用比较敏感 ,家兔次之 ,恒河猴的刺激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4.
5.
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褶纹冠蚌中提取亲水性物质(Ⅰ组分),采用超滤法将Ⅰ组分分级为相对分子质量≤30kD的多糖(Ⅱ组分)和相对分子质量≥30kD糖蛋白(Ⅲ组分)两部分。研究结果表明Ⅲ组分对小鼠L1210淋巴白血病癌细胞、S180肉瘤、EAC腹水瘤显示出一定的杭肿癌活性,同时对荷瘤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而Ⅱ组分则无抗肿瘤作用,但对荷瘤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相思子毒素抑制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手工检索和联机检索相结合,查阅了近年来国外有关相思子毒素抗肿瘤的文献资料,对相思子毒素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相思子毒素对大多数肿瘤有抑制作用,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很可能为癌症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相思豆毒素 (ABR)的内化入胞作用并探讨内化入胞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葡聚糖凝胶层析制备ABR的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探针 (FITC ABR) ;MTT比色法测定FITC ABR对体外培养人胚胎肾细胞 (HEK)增殖的抑制作用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示踪FITC ABR的内化过程。结果FITC ABR在凝胶层析图谱中先于FITC洗脱 ,两者能较好的分离 ,所制备的FITC ABR浓度为 10 .0g·L- 1,FITC ABR与ABR在 10 0 0~ 0 .0 1μg·L- 1浓度范围内 ,以相同浓度作用于HEK细胞 ,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相似 ,两者的pIC50 均约为 16pmol·L- 1;分子荧光探针FM4 6 41.5 μmol·L- 1对体外培养HEK细胞连续标记 12h ,能特异性标记细胞膜及膜性细胞器如胞内体、溶酶体、高尔基体等 ,细胞膜及胞内分别可见连续以及散在的红色荧光 ;FITC ABR 10mg·L- 1单独标记细胞 15 ,30min ,即可见到胞内有绿色荧光 ,FITC ABR与FM4 6 4联合标记细胞 ,在胞内的某些红色荧光部位同时具有FITC ABR的绿色荧光 ,两种颜色的荧光叠加后产生棕褐色荧光 ;以0 .1mol·L- 1乳糖封闭细胞膜的ABR结合位点后 ,再以FITC ABR标记细胞 30min ,可见细胞膜的绿色荧光明显减弱 ,胞内几乎无绿色荧光。升高胞内体pH的药物NH4 Cl 1mmol·L- 1能明显增强FITC ABR对胞内各膜?  相似文献   
9.
槲寄生是一种半寄生植物,通常寄生于落叶树。如:梨树、榆树、桦树、苹果树、槲树、枫杨、枫香等树上,属于桑寄生科。全世界槲寄生共有100种,其中20种分布于亚洲,中国分布有11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其干燥带叶茎枝含多种有效成分,其提取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在欧洲,槲寄生提取物治疗癌症已有70年历史,  相似文献   
10.
蛋白酶体抑制剂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酶体是一种庞大的、多价复合酶,它在承担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泛蛋白-蛋白酶体通路(UPP)的关键步骤中起催化作用.UPP不仅可以催化降解异常蛋白质,而且在许多调控蛋白质的更新和加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蛋白质的催化过程涉及到人类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生化机制.目前,与UPP有关的酶已被认为是药物设计的分子靶位,蛋白酶体参与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其特异性抑制剂不仅可以作为研究UPP的有利工具,而且也是潜在的抗肿瘤、抗炎药物.本文了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