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逆-顺联合引导法用于困难插管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需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成年病人,ASAⅠ~Ⅲ级,Mallampati困难插管评估Ⅲ级者17例,Ⅳ级2例,术前估计为非困难插管者4例。20例直接应用逆-顺联合引导法插管;4例经盲插失败,改上法引导插管成功。结果插管成功率100%。结论逆-顺联合引导法插管法是解决困难插管危急状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硬膜外麻醉下牵拉反应的预防效果及其对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5 0例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患者按切皮时给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呱替啶加氟呱利多组(D组2 5例)和丙泊酚组(P组2 5例)。测定入室后、切皮前和术毕血浆胃动素并观察麻醉中牵拉反应发生程度及发生率。结果 P组牵拉反应明显低于D组(P <0 . 0 5 ) ;P组血浆胃动素在用药后明显低于术前(P <0 . 0 5 )。结论 丙泊酚可通过降低血浆胃动素水平来防治硬膜外麻醉下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围麻醉期参附注射液预扩容治疗在抢救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探讨参附注射液在预扩容治疗应用于急性失血性休克围术期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Ⅰ组,n=25例)和对照组(Ⅱ组,n=25例)。两组病人气管插管后行全身麻醉,Ⅰ组麻醉后即给予参附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和预扩容治疗液(指胶体液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6%贺斯或万汶)静脉滴注;Ⅱ组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其它输血、扩血管等抗休克治疗措施两组相同。监测注药后30、60、120min各时间段的血压、心率、心排血量(CO)及尿量的变化,记录两组的出血量和输液输血量。对比观察两组注药后的动脉血气变化。结果①Ⅰ组静注参附注射液和预扩容治疗液后30、60min,血压回升、心排血量(CO)回升、心率下降明显早于Ⅱ组(P〈0.05);尿量在1h和2h时与Ⅱ组有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②注药后90min Ⅰ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明显升高,与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围麻醉期参附注射液在预扩容治疗急性失血性休克中,能迅速恢复血流动力学并稳定,改善微循环和组织代谢,在促进休克的复苏,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