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规范供试品管理,使其符合《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的要求。方法查找供试品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结果分析总结了保管、配制、分析等主要环节较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结论通过完善供试品管理,关注每一环节的细节操作,真正实现了供试品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线粒体呼吸链是否是丁烯酸内酯(But)致细胞内活性氧过量产生的来源,及其在But致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特异性抑制剂及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预处理HepG2细胞后,染毒But。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二氯荧光素荧光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结果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和Ⅳ抑制剂鱼藤酮、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FA)、抗霉素A、氰化钾及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羰氰氯苯腙(CCCP)能够明显改变But所致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鱼藤酮和抗霉素A能够增强But引起的细胞毒性,而CCCP则能明显减轻But引起的细胞毒性。结论线粒体呼吸链是But致细胞内活性氧过量产生的重要来源,且活性氧的过量产生在But的细胞毒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心脏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野生型小鼠(MT / )及敲除MT基因的转基因小鼠(MT-/-)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给药组(DOX)、锌预处理组(Zn)、预处理给药组(Zn DOX),每组6只动物。动物单次腹腔注射DOX(15 mg/kg)或生理盐水(NS),此前24及48 h分别给予ZnSO4(20 mg/kg,sc)或用生理盐水预处理。DOX给药4 d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浆中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取心脏制备组织匀浆,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以及蛋白羰基产物含量。结果DOX能引起MT / 小鼠及MT-/-小鼠血浆CK、LDH活力升高(P<0.01),心脏组织MDA以及蛋白羰基产物含量增加(P<0.01),而且MT-/-小鼠变化更为明显(P<0.01)。Zn预处理能显著降低DOX引起的MT / 小鼠CK、LDH活力升高,同时抑制心脏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以及蛋白的羰基化。然而,这种抑制效应在MT-/-小鼠中没有出现。结论Zn诱导MT表达增强可抑制DOX引起的心脏氧化损伤,MT缺失可导致DOX心脏氧化损伤加重,提示体内MT对DOX诱发的心脏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植入式遥测技术,建立Beagle犬清醒动物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检测模型,应用遥测技术对Beagle犬生理参数进行长时程采集和分析,为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提供重要的生理基础参考值。方法:通过外科手术,在Beagle犬体内埋植TL11M3-D70-PCTP遥测传感器,以DSI遥测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连续记录并分析Beagle犬在无束缚条件下24 h生理信号,分析其昼夜节律,并以特非那定作为阳性药物进行验证。结果:成功建立了Beagle犬植入式清醒动物模型,Beagle犬的生理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早上09:00左右是多项生理指标的最高点,特非那定能够明显延长Beagle犬的QTc间期。结论:试验获得了本中心GLP试验室饲养条件下动物的基础值,可为其在药物临床前试验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植入式遥测技术建立清醒比格犬动物模型,为药物临床前安全药理学评价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6~8月龄、整体状况良好的比格犬,戊巴比妥钠(40 mg/kg,iv)麻醉后,通过外科手术,分别在胸腔、腹腔以及皮下植入呼吸压力导管、植入体主体和生物电(ECG)测定电极,股动脉插入血压测定压力导管,并进行细致周到的术后护理以防并发症的发生。植入手术成功后通过无线电遥测装置,经DSI清醒动物遥测系统自动记录、储存和分析动物在清醒状态下ECG、血压、呼吸和温度等生理参数。结果与结论成功地建立了植入式清醒比格犬动物模型,获得了稳定的ECG、呼吸、血压、体温等图形和数据。植入手术的操作及术后护理是建立植入式清醒比格犬动物模型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利用化学物质的体外细胞毒性数据对体内急性毒性进行预测。方法:MTT比色法检测7种新化学实体对CHL细胞的毒性作用,利用RC(Registry of Cytotox-icity)预测模型对急性毒性LD50值进行预测,并使用小鼠急性毒性上下法进行验证。结果:各化合物(1~7)细胞毒性IC50值分别为0.43、0.49、0.18、0.67、3.03、1.68、1.79mg/mL;根据RC预测模型,急性毒性LD50的预测值分别为2376.4、2478.3、1574.8、2087.6、4897.3、3331.8、3300.7mg/kg。经上下法检测,4号化合物的LD50值为1634.0mg/kg,其余6种化合物的LD50值均大于2000.0mg/kg。分别以预测值和实测值为依据对化合物毒性进行分级,二者相比,仅3号和4号化合物毒性分级略有差异,其它5种化合物的毒性分级基本一致。结论:体外细胞毒性数据可用来预测体内急性毒性,减少实验动物使用。  相似文献   
7.
8.
9.
抗艾滋病候选药物DCK系列化合物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短期毒性检测方法对3种具有抗HIV活性的DCK系列化合物的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进行检测。方法:采用MTT比色法、上下法和Ames波动试验对3种DCK系列化合物3-CH2NO2-4-CH3-DCK(N-DCK),3-CH2CN-4-CH3-DCK(C-DCK),3-F-4-CH3-DCK(F-DCK)的细胞毒性、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进行检测。结果:3个化合物中,N-DCK和C-DCK对CHL细胞毒性相似,F-DCK细胞毒性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3,0.49,0.18 mg.mL-1;3种化合物对小鼠半数致死剂量(LD50)均>2 000 mg.kg-1;对沙门菌TA100诱变作用均与溶剂对照组相似,无明显致突变作用。结论:3种DCK系列化合物均为低毒物质,无明显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羟基脲(抗肿瘤药)对大鼠胚胎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大鼠胚胎的中脑和肢芽细胞,用微团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羟基脲对其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羟基脲对中脑细胞和肢芽细胞的半数增殖抑制浓度(IV50)分别为5.90、2.48μg·mL-1,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D50)分别为2.01、0.67μg·mL-1。羟基脲对胚胎中脑和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羟基脲对发育期神经母细胞和肢芽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羟基脲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四肢畸形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