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预防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05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用药方案,将以上患者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依诺肝素组。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行血管彩超及 CTA检查诊断统计 DVT和肺栓塞(PE)例数,评价其有效性。统计两组患者出血事件、额外输血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PE,均无出现大出血事件。而DVT的发生率,一般出血事件发生率,额外输血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伐沙班对比依诺肝素,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 VTE 发生具有同样良好的效果,并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2—2013-07本院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3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获随访6~23个月,平均14个月。于术后6个月内骨折一期愈合,其中31例恢复到受伤前的活动水平,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20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本组中1例A3.2型男性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髋内翻、螺旋刀片切出,术后7个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A1.1型骨折患者于术后4个月发现螺旋刀片退出,术后12个月行螺旋刀片取出术;1例A1.3型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螺旋刀片退出,未出现继发性髋内翻畸形;4例出现大腿上段外侧疼痛;2例出现大腿中段前侧疼痛。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正确的骨折复位、正确位置的螺旋刀片置入、适宜长度的螺旋刀片和主钉的选择是治疗成功及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估3D打印导板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6年6月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20~58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压伤1例,交通事故伤4例。伤后至入院时间1~5 h,平均3.1 h。骶骨骨折6例,右侧骶髂关节脱位1例,髂骨骨折3例;10例均有耻骨上下支骨折,左侧3例(其中2例耻骨上支骨折邻近耻骨联合),右侧2例,双侧5例。骨折Tile分型:B2型4例,B3型1例,C1型4例,C2型1例。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估,根据CT三维重建评估骶髂螺钉和耻骨上支螺钉位置,按照Majeed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患者平均每枚螺钉植入时间为30 min,平均每枚螺钉切口失血量为50 mL。每枚骶髂螺钉植入透视时间为24~96 s,平均62 s;每枚耻骨上支螺钉植入透视时间为42~80 s,平均63.2 s。住院时间17~90 d,平均43.7 d。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1 d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获优8例,良2例;CT三维重建示9枚骶髂螺钉位置均为Ⅰ类,13枚耻骨上支螺钉位置均为0级。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螺钉退出、断裂,继发性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术后1年根据Majeed功能评分评价功能,获优9例,良1例。末次随访时,合并左侧L5神经根损伤的Tile C2型患者L5神经根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有助于精确植入螺钉、降低血管神经损伤风险,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Herbert螺钉治疗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Herbert螺钉治疗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6例。结果本组获随访6~64个月,根据Morrey功能评定标准:优5例,良1例。结论 Herbert螺钉治疗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骨折端加压作用,固定牢固,具有降低关节面损伤风险,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8岁.因发现右腕部肿块30余年,右手桡侧三指麻木10余年,右拇指弹响1月入院.临床检查:右腕掌尺侧见约5 cm×3 cm×2 cm大小肿块,肿块表面皮肤光整,未见色素沉着,皮温不高,肿块质软,界清,无压痛,活动度可.腕部Tinel征阳性,腕掌屈试验阳性.右手大鱼际肌稍萎缩,拇、示、中指皮肤较左侧皮肤粗糙,指腹浅感觉减退,伴麻木感,右拇指掌指关节触及硬结,右拇指屈、伸受限,拇指与小指对掌运动受限.右手各指屈、伸肌力正常.右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骨性结构未见异常,周围软组织内未见异常密度灶.B超:右腕掌侧皮下探及一大小约43 mm× 11 mm×29mm低回声团块,边界欠清,内回声欠均匀,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距体表约2mm.肌电图:右正中神经明显卡压,考虑腕管综合征(重度).临床诊断:右腕部肿块,右腕管综合征,右拇狭窄性腱鞘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一种新型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固定踝关节周围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以一种新型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固定踝关节周围撕脱性骨折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内收型4例,旋后外旋型9例,旋前外旋型5例。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内踝撕脱性骨折13例,用于固定外踝撕脱性骨折5例。术后进行随访,随访满1年者按照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行踝关节功能评定并记录并发症。结果 18例患者随访12 ~ 27个月,骨折均I期愈合,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93.6分(80 ~ 100分)。1例内踝骨折患者和1例外踝骨折患者偶感内/外踝轻微刺痛,1例内踝骨折患者和1例外踝骨折患者感长距离行走后内/外踝轻微疼痛,行内固定取出术。结论 新型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固定踝关节周围撕脱性骨折有固定稳定、软组织友好的特点,可作为踝关节周围撕脱性骨折固定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及可靠性。【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11月,以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皮瓣面积最大10.0 cm×8.0 cm,最小4.5 cm×4.0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浅表皮肤坏死,经换药治愈。随访4~13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远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快捷,血供可靠,是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经验。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0月,对48例(59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在C型臂辅助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评价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结果:48例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可靠,C臂实时监测下适量的骨水泥注入,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3D打印导板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6年6月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20~58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压伤1例,交通事故伤4例。伤后至入院时间1~5 h,平均3.1 h。骶骨骨折6例,右侧骶髂关节脱位1例,髂骨骨折3例;10例均有耻骨上下支骨折,左侧3例(其中2例耻骨上支骨折邻近耻骨联合),右侧2例,双侧5例。骨折Tile分型:B2型4例,B3型1例,C1型4例,C2型1例。术后根据Matta评分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估,根据CT三维重建评估骶髂螺钉和耻骨上支螺钉位置,按照Majeed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患者平均每枚螺钉植入时间为30 min,平均每枚螺钉切口失血量为50 mL。每枚骶髂螺钉植入透视时间为24~96 s,平均62 s;每枚耻骨上支螺钉植入透视时间为42~80 s,平均63.2 s。住院时间17~90 d,平均43.7 d。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1 d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获优8例,良2例;CT三维重建示9枚骶髂螺钉位置均为Ⅰ类,13枚耻骨上支螺钉位置均为0级。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螺钉退出、断裂,继发性骨折移位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术后1年根据Majeed功能评分评价功能,获优9例,良1例。末次随访时,合并左侧L5神经根损伤的Tile C2型患者L5神经根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有助于精确植入螺钉、降低血管神经损伤风险,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