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多数单克隆抗体可诱导免疫反应,免疫毒性是免疫调节类单克隆抗体主要担心的毒性反应。本文总结了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毒性特征、免疫毒性的相关因素,非临床免疫毒性研究与评价的考虑要点。建议在临床前研究阶段应根据单克隆抗体的作用特征,对药物的免疫毒性进行逐步分层研究,当需要追加试验时,应追加研究;还应体内外研究相结合,动物种属和人体离体细胞相结合,多途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泪点栓子对干眼病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美国产新型泪点栓子治疗62例(123只眼)确诊为干眼病的患者,询问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观症状、检查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染色情况和泪液分泌量的变化.结果 泪点栓子治疗后干眼病患者主观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延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治疗前和治疗后角膜上皮点状荧光素染色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泪液分泌量有所增加.结论 该新型泪点栓子用于治疗干眼病能限制泪液流出,重建泪液平衡,改善泪膜的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可逆的治疗干眼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院妇产科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27例剖宫产大出血经反复用宫缩剂及按摩子宫等无效时,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既不影响母儿健康,又能减轻疼痛的分娩方法。方法将71例单胎足月,头位,无头盆不称,临产后腰痛明显的36例设为观察组,同等条件35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产程活跃期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产后出血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围产儿预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针减痛是简单易行,且对母儿无不良影响的一种镇痛分娩方法。  相似文献   
5.
全新药物从临床前向临床推进的过程中,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拟定是一个关键风险控制节点。生物制品与小分子药物存在不同的药理作用特点和毒性风险,在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拟定上具有与小分子药物不同的考虑侧重点。重点阐述支持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拟定所需要的临床前研究信息;根据国内外的指导原则,介绍了基于毒性终点、药理终点、以及PK/PD模型进行起始剂量拟定的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尽管毒性反应剂量法依然是传统保守的方法,但是对于具有免疫激发作用的生物制品更倾向于采用最低预期生物效应剂量法。研究者应基于药物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拟定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选取最合适安全的剂量,并加强与监管机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对膳食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血脂调节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膳食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血脂调节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索。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均给予富含胆固醇的饲料4周,葛根素组每天灌喂葛根素溶液(300mg·kg-1·d-1)。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荧光定量RT-PCR分析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HMGR),羊毛固醇14α-去甲基酶(CYP51),7α-羟化酶(CYP7A1)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葛根素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膳食引起的血清胆固醇的升高,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上调CYP7A1的mRNA转录水平,对HMGR和CYP51的转录水平没有影响。结论:这些数据表明葛根素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减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危险。其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酸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多发生于妊娠后期,其诊断标准是妊娠24周后出现高血压或蛋白尿、水肿或两者同时出现。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因此检查眼底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将本院1989年1月~1996年12月妇产科住院的247例中、...  相似文献   
8.
兔眼小梁切除术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照实验研究.将49只健康家兔分为5组:正常眼未手术组(A组),高眼压未手术组(B组),高眼压模型小梁切除术组(C组),正常眼小梁切除术组(D组),正常眼假手术组(E组),并分别在术后第2、5、7、14及21天,取右眼滤过泡部位的球结膜和浅层巩膜组织,A组和B组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CT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CTGF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SAS 9.1.3统计学软件,对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采用析因设计定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 C、D、E组术后CTGF表达水平高于A组和B组,术后第5天CTGF表达水平达到高峰,与其他时间点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54,P<0.05);术后第2和5天,CTGF mRNA表达水平,C组高于同期D组(t=2.300,5.140;P<0.05);术后第2、5、7、14天,D组高于同期E组(t=-2.927,-6.424,-4.176,-4.997,P<0.05).CTGF蛋白表达水平,术后第2、5、7、14天,C组高于同期D组(t=-7.147,-10.955,-9.900,-6.385,P<0.05);术后第2、5、7、14天,D组高于同期E组(F=68.33,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显示,术后第5天,C、D、E组局部炎性反应达高峰,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殖达高峰.结论 小梁切除术后家兔CTGF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表明,CTGF在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高眼压状态可促进CTGF表达水平上调.(手华眼科杂志,2009,45:168-174)  相似文献   
9.
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的观察及护理山西省眼科医院(030002)闫莉萍武志兰在眼科,白内障是致盲的主要疾病之一,通常情况下,白内障手术前做结膜囊细菌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化验检查之一,根据培养结果决定是否手术。1资料及方法笔者观察我科住院的白内障病人897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酸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测定40例正常孕妇和42例妊高征患者的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的水平。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清尿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妊娠(P〈0.01)。而妊高征的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不仅可作为临床监测围产儿预后的指标,也可对妊高征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