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型双球囊导管经皮选择性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制双球囊导管经皮选择性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的隔离效果。方法12只成年猪随机分为两组:HAI组6头,进行常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PSIHP组6头,利用自制双球囊导管经介入放射学方法行经皮选择性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结合血液灌流。化疗药物选用5-FU,分别检测肝静脉及外周血液中的血药浓度峰值,了解球囊隔离肝脏效果。结果HAI组肝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浓度峰值分别为4658.420±433.204mg/L和1676.140±226.933mg/L,PSIHP组为5321.711±517.318mg/L和65.735±6.425mg/L。两组外周静脉血浓度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制新型双球囊导管能有效隔离肝脏,是一种理想的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的球囊导管。  相似文献   
2.
钱文璟  任斌  洪晓丹  唐蕾 《中南药学》2003,1(3):175-177
目的 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EM),估算癫癇患者苯妥英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考察各因素对最大消除速率常数Vm(mg·d-1)及米氏常数Km(mg·L-1)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搜集56例门诊及住院癫癇患者服用苯妥英钠日剂量和血药浓度数据96对,并运行SAS程序进行计算。结果 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合并用药等对药物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影响,Vm=(522.40±10.25)mg·d-1(513.14~630.63 mg·d-1),Km=(11.05±9.62)mg·L-1(1.90~34.83 mg·L-1)。血药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良好。结论 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估算癫癇患者苯妥英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方法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一次性输液连接管和输液针对硝酸甘油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微泵维持静脉注射时一次性输液连接管和输液针对硝酸甘油的吸附作用。方法:模拟临床微泵维持静脉注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硝酸甘油在注射过程中的浓度变化。结果:一次性输液连接管和输液针对硝酸甘油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8h内平均吸附率为(73 .88±2. 05) %。结论:硝酸甘油经微泵维持静脉注射时,不宜使用对硝酸甘油具有吸附作用的一次性输液连接管和输液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估算癫痫患者苯妥英群体药动学参数,考察各因素对最大消除速率常数Vm及米氏常数Km的影响.方法:83例癫痫患者口服苯妥英钠片,FPIA法监测血药浓度数据96个,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计算.结果:按照米氏方程计算苯妥英药动学参数,Km=12.8 mg·L-1, Vm=499.0 mg·d-1.结论:性别、年龄、体重、合并用药等对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影响,Km个体差异极大并呈现双相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价临床药师审批干预白蛋白使用等措施,促进合理规范用药。方法:建立人血白蛋白临床药师审批制度,选取审批前5个月和审批后5个月(2013年10月~2014年7月)全院使用人血白蛋白的全部病例,对比审批前后各个科室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总量以及科室用量全院排名的变化,分析审核未通过的申请病例。结果:审批制度建立后各个科室的人血白蛋白用量下降了49.7%,差异显著,其中胃肠外科、肿瘤二科、骨科和神经外科降幅最大。613份人血白蛋白申请单中,36份申请未批准使用,88份申请因用量过大或疗程过长,减少了使用数量。结论:通过实行人血白蛋白临床药师审批制度,杜绝了超说明书使用人血白蛋白现象,推进了合理用药,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单剂量肌肉注射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单剂量肌注甲氨喋呤(MTX)治疗异位妊娠(EP)的药动学特点,并计算其参数.方法 给予9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im MTX(1 mg·kg-1),分别于给药0-24 h内多点采静脉血,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MTX的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MTX的药动学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结论 单剂肌注MTX的药动学研究有助于深入分析EP治疗成功与否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钱文璟  李璐  田洁  吴建龙 《中国药房》2013,(26):2424-2427
目的:考察酶放大免疫测定法(EMI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特点。方法:两种方法分别测定29名患者共35份全血样本中的他克莫司浓度,并比较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EMIT法测定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结果高于ELISA法,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结果相关性良好(R2=0.9203)。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常规的他克莫司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建议长期服用他克莫司的患者应相对固定地选用同一种方法检测血药浓度,以便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个性化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美罗培南降低丙戊酸钠(VPA)血药浓度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患者23例,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信息,VPA血药浓度等,分析两药合用后VPA血药浓度下降的幅度和程度,及VPA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并依据两药合用前VPA的血药浓度,将患者分为3组,VPA血药浓度50~60 mg?L-1组(n=13例),VPA血药浓度60~70 mg?L-1组(n=6例),VPA血药浓度>70 mg?L-1组(n=4例),探讨VPA血药浓度降低的程度和幅度是否呈浓度依赖性。结果:美罗培南与VPA合用24 h内,6例患者中有5例VPA血药浓度均降低到治疗浓度范围以下,合用24~48 h后所有患者VPA血药浓度均降到治疗浓度范围以下。未合用前VPA血药浓度越高,合用后VPA血药浓度下降幅度越大,VPA最低浓度波动5.9~15.7 mg?L-1之间,均降到了治疗浓度范围以下。停用美罗培南1~7 d后,7例患者中有2例VPA血药浓度恢复到了治疗浓度范围以上,7~14 d内13例患者VPA浓度均恢复到治疗浓度范围以上。结论:美罗培南降低VPA血药浓度主要发生在两药合用24 h内,个别病例会延迟到48 h。合用后VPA血药浓度下降幅度呈浓度依赖性,最低VPA血药浓度无浓度依赖性。停用美罗培南7~14 d后,VPA血药浓度基本都可恢复到治疗浓度范围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注射用丹参(冻干)与临床常用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情况.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方法,将注射用丹参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测定配伍后溶液6 h内pH值、不溶性微粒数和丹参素与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注射用丹参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溶液6 h内pH值变化较小;配伍液不溶性微粒数远远高于原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数(P<0.01);主要成分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基本无变化.结论注射用丹参与输液配伍后6 h内质量基本稳定.但配伍后溶液不溶性微粒数比原输液大大增多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肝靶向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乳化—热固化法制备了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并对其形态、大小及其分布、微粉学性质、载药性能、体外释药、稳定性和体内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载药微球的平均算术径为0.99μm,平均表面径为1.24μm,平均容积径为1.44μm;表观载药量为2.558%±0.101%;有效载药量为1.503%±0.127%;包封率为92.82%±4.60%;体外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规律,释药方程为1-Q=0.6428e-0.2132t+0.3988e-000150t(γ1=-0.9951,γ2=-0.9982);T1/2α=3.250h,T1/2β=461.7h;室温放置3个月,微球形态、药物含量等均无明显变化。HPLC测定表明,小鼠尾iv该微球20min内即有77.6%±1.38%的药物浓集于肝脏,具有明显的肝靶向性。提示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有可能提高米托蒽醌的抗肝癌效果和降低其全身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