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角膜知觉改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的糖尿病患者42例(42只眼),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46例(46只眼),分别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角膜知觉。结果 与术前相比,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角膜知觉在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术后6个月接近术前水平;不伴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角膜知觉在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术前角膜知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后角膜知觉最大降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糖尿病可降低患者的角膜知觉,增大白内障手术后角膜知觉的降幅,延长角膜知觉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董映  钟建光  陈滨 《眼科研究》2007,25(8):588-588
病例1,女,39岁。自小右眼视力极差;左眼视力4.7。右眼结膜睫状充血,角膜雾状水肿,前房浅,瞳孔约4mm,晶状体虹膜隔前移,晶状体后囊下混浊,晶状体后颞下方可见白色膜样增生物,表面有血管爬行,眼底见视网膜血管走行陡直,视盘下方视网膜呈灰白色,余视网膜见萎缩及色素沉着。非接触眼压计检查:右眼/左眼=67/13.7mmHg(1mmHg=0.133kPa)。B型超声可见晶状体后倒三角形中等回声光团,尖端指向颞侧周边部球壁,后极部视盘前可探及中等回声的局限性隆起。UBM示前房浅,睫状体前移,将虹膜根部顶起,与角膜内皮完全相贴,遮挡巩膜突,后房消失。颞侧周边部玻…  相似文献   
3.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外眼疾病,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的复发率高达20%~30%〔1〕。多次手术造成睑球粘连等并发症,预后较差。近年来有报道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或联合羊膜移植、或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翼状胬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些方法手术过程复杂、创伤大、且对正常角结膜组织可能产生损伤而限制其广泛应用。我科应用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位术治疗翼状胬肉,方法简便,对组织损伤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2003年5月~2005年5月在本院眼科门诊的初发翼状胬肉患者46例(54眼),男19例(22只眼),女27例(32只眼…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眼底照相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在临床应用普及。方法分析眼底照相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各方面问题。结果获取高质量的眼底照片取决于优质的设备和材料,规范的操作规程,医患间的充分合作,高超的摄影技术以及丰富的临床专业知识等多方面因素。结论只有具备上述多方面因素,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才能摄取高质量的眼底照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培养结膜上皮细胞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方法 将126例翼状胬肉患者(均为单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术前2周取其穹隆部结膜(1mm×1mm)剪成0.5mm×O.5mm大小后种植于羊膜上体外培养,术中逆行切除胬肉组织,再将培养好的结膜上皮植片移植于结膜创口,缝合固定.对照组68例,单纯切除翼状胬肉,暴露角巩膜缘.两组术后均行妥布霉素眼膏及滴眼液治疗,预防感染.结果 接种在羊膜上的结膜组织,8d左右融合成膜状,细胞为复层上皮细胞.植片3d后开始呈透明或半透明状,1周时可见新生血管长入,植片与周围结膜逐渐融合,2周左右植片与周围结膜完全融合.术后随访1~2年.治疗组复发2例(3.45%),对照组复发23例(33.82%),两组问复发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16.3.P<0.01).所有患者眼球活动自如,未发生睑球粘连、疤痕增生等并发症.结论 体外分离培养结膜上皮细胞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知觉的改变。方法对82例(82眼,观察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和92例(92眼,对照组)不伴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角膜知觉。结果观察组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知觉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0.01),术后6个月接近术前水平(〉0.05);对照组术后1d、术后1周、术后个1月角膜知觉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0.01),术后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知觉最大降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1)。结论糖尿病会降低患者的角膜知觉,增大白内障手术后角膜知觉的降幅,延长角膜知觉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前,慢性开角型青光眼仍以药物治疗控制眼压为主。由于用药时间较长,药物的降眼压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合理选择用药具有重要意义。盐酸在布诺洛尔是一种新的降眼压药物,在国外已有广泛应用,并证实具有很好的降眼压效果[1],最佳治疗浓度为0.3%~0.6%[2],长期应  相似文献   
8.
董映  徐永宁  钟建光 《眼科》2003,12(5):320-320,i001
牵牛花综合征(morning glory syndmlme)是一种罕见的视乳头先天异常,因其外形酷似盛开的牵牛花,故Kindler(1970)命名为牵牛花综合征。我院曾收治2例,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9.
临床应用MEDPOR义眼座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medpor义眼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8例(18眼)分别行I期(16例)或Ⅱ期(2例)medpor义眼座植入术。结果:随访-24月,所有患者均获良好效果,无明显义眼座暴露或炎症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论medpor义眼座是一种理想的眶内植入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脑动脉灌注替尼泊甙(VM26)并卡氮芥(BCNU)静滴治疗恶性脑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脑瘤于手术切除后,采用超选择性脑动脉灌注VM26并BCNU静滴,于化疗后6个月分别用CT检查肿瘤体积变化及评价临床症状,并与化疗前比较。结果本组化疗前肿瘤平均体积为(16.15±6.88)cm3,化疗后平均体积为(8.89±11.42)cm3(P<0.01),总有效率为723%(34/47)(完全缓解率为21.3%),稳定不变10.6%(5/47),恶化占12.7%(6/47)。本组病例1年存活率达85.1%(40/47),2年存活率为70.2%(33/47),全部患者均无眼部症状及严重的神经副反应。结论认为超选择性脑动脉联合化疗的方法,存活率较单纯颈内动脉灌注化疗及外周静脉化疗高,而且并发症少,全身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