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1.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听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听力的变化。方法 对6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采用纯音测听检测听觉功能。结果 鼻咽癌初次放疗对内耳感音功能无明显影响,对中耳传音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 鼻咽癌所致听力下降通过放疗可使听力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分析IMRT治疗鼻咽癌的10年生存结果及失败模式,为鼻咽癌的优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1-2008年间865例采用IMRT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132.0个月,全组患者10年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肿瘤特异生存(DSS)分别为92.0%、83.4%、75.7%、78.6%。共210例死亡,其中124例(124/210,59.0%)死于远处转移, 47例(41/210,22.3%)死于局部区域复发。DS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包括年龄>50岁(P=0.00)、LDH≥245 IU/L (P=0.00)、Hb<120 g/L (P=0.01)、T2-T4期(P=0.00)、N1-N3期(P=0.00)和GTV-nx>20 cm3(P=0.00)。Ⅱ期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组与联合化疗组10年LRFS、DMFS、DSS均相近(P=0.83、0.22、0.23),Ⅲ期鼻咽癌患者联合化疗组10年LRFS、DSS均优于单纯放疗组(P=0.01、0.01)但10年DMFS相近(P=0.14),Ⅳ a+Ⅳ b期患者总体预后较差。结论 IMRT改善了鼻咽癌患者的远期生存,远处转移成为最主要的失败模式;而Ⅰ-Ⅱ期患者采用单纯IMRT可取得满意生存结果,联合化疗可进一步提高Ⅲ期患者LRFS及DSS,而Ⅳ a+Ⅳ b期患者治疗模式仍需更多探讨。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基层医院口腔门诊局麻手术中发生晕厥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有术前准备工作、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有效的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等,认为通过护理干预,做到医、护、患三方密切配合,能有效减少口腔门诊局麻手术中晕厥现象的发生,确保患者能安全地完成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晚期鼻咽癌(Ⅲ,Ⅳa期)放疗前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IACT)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初治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放疗前分别进行IACT和静脉化疗(IVCT),于放疗后4周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IACT组、IVCT组有效率及1年局控率分别为93.33 %,70.00 %和92.86 %,71.4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短期疗效显著,局控率高,毒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5.
近距离放射治疗晚期食管癌52例近期疗效钟小鹏蔡惠高纪佛英关键词晚期食管癌近距离放射治疗近期疗效中图号R735.1食管癌放疗,以往几乎均以体外照射方式进行,治疗效果并不满意。我院自1993年12月至1995年11月对不宜手术及外照射者,应用WD-HDR...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多烯紫杉醇(Docetaxel)联合顺铂(DD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用多烯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24例.多烯紫杉醇70~75 mg/m2加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1h,第1d.顺铂20mg/m2,静脉滴注第1~5 d,21d为一个周期,至少用2个周期.结果 全组患者共完成化疗61个周期,完全缓解(CR)1例,占4.2%,部分缓解(PR)10例占41.7%,总有效率45.8%,稳定(SD)10例,占41.7%,进展(PD)3例,占12.5%.临床受益率为75.0%,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6.4个月.中位生存期10.2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20例(83.3%),血小板减少16例(66.7%),脱发22例(91.7%),肌肉关节痛18例(75.0%).结论 以多烯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明显,临床缓解率高,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未出现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7.
钟小鹏  袁东林  邹文蕙  钟顺惠 《肿瘤》2007,27(9):750-751,759
目的:总结分析腔内后装放疗配合外照射联合根治术治疗Ⅱa~Ⅲa期宫颈癌的5年生存概率和远期并发症。方法:137例行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宫颈癌,其中1组84例行术前联合放疗(外照射加腔内放疗,以下同);第2组28例采用术前单纯腔内照射;第3组25例行术后放疗。外照射采用60Co治疗机,给予全盆外照射,B点剂量术前放疗者为25~30 Gy;术后放疗者40~50 Gy;腔内放疗采用192Ir高剂量率后装机,A点剂量5~18 Gy。结果:5年生存概率:术前联合放疗组为77.4%(65/84),术前单纯腔内放疗组为67.9%(19/28),术后放疗组为32.0%(8/25)。术前联合放疗组与术后放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并发症为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第1、2、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7%(30/84)、32.1%(9/28)、36%(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前腔内照射加体外放疗可显著提高Ⅱa~Ⅲa期患者的5年生存概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调强放疗同期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7例鼻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5例、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联合调强放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放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4%(52/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39/52),P<0.05。观察组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率为41.82%(23/55),对照组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率为71.15%(37/52),P<0.05。观察组患者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11/55),对照组患者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46%(20/52),P<0.05。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76.36%,对照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71.54%(P>0.05)。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65.45%,对照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0.38%(P<0.05)。观察组患者5年累积复发率为10.91%,对照组患者5年累积复发率为26.92%(P<0.05)。观察组患者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85.45%,对照组患者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67.31%(P<0.05)。结论:调强放疗同期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9.
老年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老年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老年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进行适形放射治疗,照射剂量为4000。6000cGy,分次剂量400—500cGy。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适形放射治疗,完全缓解(CR)率为48.0%(24/50),部分缓解(PR)率为38.0%(19/50),总有效率(CR+PR)为86.1%(43/50);1、2、3年生存率分别是82.0%(41/52)、52.0%(26/50)26.0%(13/50);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4.0%(2/50),肺纤维化发生率为20.0%(10/50),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缓解。结论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提高老年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增敏作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甘氨双唑钠(CMNa)对中晚期食管癌放射增敏作用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40例初诊为食管癌(T3-4 N0-2 M0)的患者随机分为CMNa 放疗组(增敏组)和单纯常规放疗组(单放组)(以下相同),两组放射治疗方法、设野、剂量相同.增敏组患者于放疗前1h内应用CMNa 800mg/m2,静脉注射,每周3次,贯穿放疗全程.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疗效达到CR、PR时放射增敏比分别为0.80(56Gy/70GY)和0.72(42Gy/58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疗效方面,增敏组CR达57.1%(40/70),单放组CR为35.7%(2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 PR两组分别为97.1%和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仅有少数病例出现轻、中度的放射性食管粘膜反应,无明显的心、肝、肾、神经毒性.结论 CMNa能提高中晚期(T3-4 N0-2 M0)食管癌患者的CR,放射增敏作用明显;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