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采取立体定向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来东莞东华医院就诊的2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参与本研究,患者均行立体定向显微外科手术方案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及围术期指标进行分析和记录,同时应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本组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患者定位均精确,顺利完成切除术,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相比术前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T引导开展立体定向显微外科手术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风险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顽固性放射性脑水肿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采取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选取在本院2009年11月~2014年11月,接受顽固性放射性脑水肿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取甘露醇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采取伽玛刀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以及性别上没有很大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实验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伽玛刀治疗顽固性放射性脑水肿虽然具有自身的特点,但是相比甘露醇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还是略逊一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SPECT-CT融合机检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行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伤后2周持续昏迷,接受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7 d均进行SPECT-CT检查,评价脑血流灌注变化的情况。利用MATLAB和SPM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昏迷患者的脑皮层血流及健康成人的比较值,使用区域分析法进行脑皮层分析,丘脑及脑干部位的血流灌注增加特征变化,利用图形重建迭加技术获得脑表面血流灌注增加值.并测量GCS和GOS评分,伤后1年作GOS预后评估。结果电刺激治疗后,患者脑血流有明显改善,血流灌注增加表现,GOS评分较电刺激后评分升高。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技术可以改善脑干血流灌注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肺血栓栓塞症(PET)的诊治效果。方法对14例神经外科手术后P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4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经过进行CT肺动脉造影确诊,2例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确诊。患者在前期均使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在后期时使用华发林抗凝治疗。其中有4例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前,进行下腔静脉永久性滤网植入手术,有2例患者在抗凝治疗后死亡,12例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症状得到好转而出院。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手术时,要对围术期间引起PET的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在必要时,可以对患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正规的抗凝治疗,同时还要采取其他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个性化微创尿激酶灌注负压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微创尿激酶灌注负压引流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出院时GCS评分15分,均无死亡病例发生。观察组患者术后均3-5d顺利拔管,无1例行二次开颅手术。对照组患者2例患者因血肿清除不彻底,于术后2-8d施行微创清除术治疗后痊愈。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微创尿激酶灌注负压引流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效果理想,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联合天幕切开术在创伤性脑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43例创伤性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大骨瓣开颅联合天幕切开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6例患者治疗后CT或MRI检查提示环池以及鞍上池区可以全部显示,7例患者术后出现弥散性脑水肿,环池以及鞍上池区仍然显示不清。术后2例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0H。术后随访1年恢复良好27例,中残7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3例。结论:采用大骨瓣开颅联合天幕切开术治疗创伤性脑疝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患者预后好,死亡率低,是~种理想的治疗术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5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过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的好转。引流1周后,患者头痛明显减轻109例,占94.8%;术前有意识障碍59例,有53例意识明显好转,占89.8%;CSF(脑脊液)检查红细胞由(+++)转为(-)时长为7~10d,蛋白定量由升高到恢复正常。以治疗2周界定,出现脑积水12例,出现脑脊液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21例,合并发热3例,颈强直克氏征阳性4例。结论:腰大池引流术安全、可靠、侵袭性小,可缓解症状,减轻继发损害,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能有效防止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与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6年2月~2018年6月来某院接受治疗的90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的收治时间进行数字随机分组,每组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立体定向抽吸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状况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且有效治疗率也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相较于开颅手术而言,效果更佳,能够有效减少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迟发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断、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18例行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迟发性后颅窝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复查头颅CT发现的15例后颅窝迟发性血肿患儿中,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4例。先行幕上血肿清除的3例患儿,1例术中发现硬膜下血肿并小脑内血肿;2例术后复查CT示,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例,硬膜下血肿1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6个月患者预后按GOS分级:2分1例,3分2例,4分5例,5分9例。结论儿童外伤性迟发性后颅窝血肿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对达到手术指征的患儿行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重型全脑室铸型出血的患者采用幕上幕下联合开颅治疗,观察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重型全脑室铸型出血患者2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13例患者。治疗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幕上幕下联合开颅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死亡率。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的脑干及丘脑下部的压迫改善情况,脑室循环梗阻解除情况、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幕上幕下联合开颅治疗重型全脑室铸型出血,临床效果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