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扬州市无偿献血者屏蔽归队策略,优化献血者招募保留策略。方法按照检测方法学的不同分为街头初筛胶体金HBsAg、TP反应性献血者和以往献血ELISA法(HBsAg、抗-HCV、TP、抗-HI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初筛胶体金法HBsAg、TP反应性献血者,屏蔽归队以本血站ELISA法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处理;以往献血因ELISA法(HBsAg、抗-HCV、TP、抗-HIV)单试剂反应性屏蔽献血者,除本血站进行检测外,标本还送江苏省血液中心进行进一步确认,屏蔽归队结果最终以省血液中心确认结果进行处理。结果初筛胶体金法反应性献血者送检者中有33. 47%的献血者经ELISA法双试剂检测为阴性;以往ELISA法单试剂反应性屏蔽献血者跟踪检测中符合归队条件的献血者182例,占总送检标本37. 22%。结论对初筛胶体金法及以往ELISA法反应性屏蔽献血者采取积极的屏蔽归队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既可挽回一部分的献血者,保障献血者的献血权利,又能减少对献血者的身心伤害和献血纠纷,利于采供血机构与献血者的沟通回访。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不断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无偿献血者加入到献血者的队伍中来,特别是一些多次献血的献血者已经成为血站比较固定的、安全的血源来源。本文就多次参加无偿献血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原因。方法对2003~2004年扬州市区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扬州市区共采血23258例,报废血液804例,占3.46%。街头动员献血15519例,血液报废421例,报废率2.7l%;街头自愿献血7739例,血液报废383例,报废率4.95%;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77.7,P〈0.01)。ALT阳性399例,占报废率1.72%;脂肪血152例,占0.65%;过期血89例,占0.38%;HBsAg73例,占0.31%。结论加强献血前宣传教育,强化血液管理可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无偿献血制度开始实施,无偿献血为临床医疗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它是一项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既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利用ACD-B抗凝的不足量血制备MAP悬浮红细胞的技术标准和工艺路线,临床评价该血液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34份实际采血量≥66%标示量的不足量血,按采血后不同储存时间分成3组,分别制备MAP(含氯化钠-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磷酸盐的红细胞添加液)悬浮红细胞,在35 d的保存期内检测相关理化指标;临床观察56例不足量血制剂的疗效和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在35 d的保存期内,采血后不同的储存时间对于相关制剂的K+浓度、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和游离红细胞膜蛋白(EMP)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1、0.007和0.002).在14 d的保存时间内4h组较正常的重要理化指标,除了K+在第14 d显著降低外,pH、Na+、FHb、2,3-二磷酸甘油(2,3-PPG)和EMP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期超过21 d的不足量血制剂的K+、FHb和EM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4h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最小.结论 利用实际采血量≥66%标示量的不足量血,在采血后4h内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其35 d保存期末的红细胞理化和功能指标与足量全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的差异是可以接受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输注采血后4h内制备、储存7d内的该血液制品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偿献血的不断深入发展,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数逐年快速上升,同时,随着实验室试剂灵敏度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不断应用,血液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输血安全趋于规范,但由于现行血液检查标准检测范围较窄、项目较少,对一些有隐性风险的项目,难免有所遗漏.本站于2008年9-12月份共发现3例存在隐性风险的献血者,其中2例是在进行血液成分分离时,发现2袋血液红细胞与血浆比例过于悬虚,红细胞量明显过多,故对该血液进一步做了血细胞计数项目检测,另有1例为多次重复献血的献血者在参加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中,经血细胞计数发现其血小板计数过高而被暂缓献血,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细胞分离机的广泛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已成为我国各血站的必需设备,对于开展各种血液成分的治疗性单采术及血浆置换(TPE)等输血相关服务提供了可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临床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对12例TTP患者进行PE治疗,每例连续进行3次以上,每次置换60~80 ml/kg,治疗期间同时运用免疫抑制剂.结果 12例TTP患者中,2例死亡,1例转院,9例患者贫血纠正,出血症状好转,发热消退,血小板计数上升至正常水平,肾功能(肌肝、尿素氮)指标恢复正常,乳酸脱氢酶(LDH)下降至400 U/L以下,6例痊愈出院,3例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和控制,有效率达75%.结论 PE治疗对TTP患者疗效显著,禁忌输注血小板与冷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