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亢及其治疗与病毒性肝炎互相影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耿龙  肖湘明  林少锐 《河北医学》2007,13(10):1140-1143
目的: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及抗甲亢治疗对病毒性肝炎肝脏功能的影响,病毒性肝炎肝脏功能对甲亢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病毒性肝炎48例,单纯甲亢45例及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38例,分别比较各组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情况,并比较抗甲亢治疗与未抗甲亢治疗对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病毒性肝炎对甲亢的影响。结果: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比单纯甲亢及单纯病毒性肝炎都明显,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甲亢治疗能改善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比单纯甲亢血中T3、T4升高明显,导致甲亢加重。结论:甲亢能加重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抗甲亢治疗对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乙型肝淼患者血清铁虿自(SF)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的关系,以及sF水平变化在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mA)检测6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并与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健康人sF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显著高于急、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sF。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水平与T—Bil、PT、TBA呈显著正相关,与A1b、ALT、AST、CHE呈显著负相关。重型乙型肝炎死亡患者sF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存活者,随着病情逐渐好转,sF逐渐下降;死亡者随着病情逐渐恶化,sF逐渐升高。结论重型乙型肝炎患者sF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呈平行关系,肝细胞损害程度越严重,sF升高越明显;动态测定sF水平有助于判断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害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诊输液疗法中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不合理的抗生素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1225张处方中,有634张处方使用抗生素,其中不合理处方151张,占使用抗生素处方的23.8%。且发现激素有滥用的趋势。结论:我院门诊静脉输液抗生素的使用,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疾病及诊治特点。方法对2002-2007年在本院住院的65例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闭合性气胸48例(73.8%),交通性气胸15(23.1%),张力性气胸2例(3.0%);部位:左侧33例(50.8%),右侧30例(46.2%),双侧2例(3.0%);肺组织压缩小于20%11例(17.0%),21%-49%32例(49.2%),大于50%者22例(33.8%);继发型肺结核62例(95.4%),结核性胸膜炎3例(4.6%);病变范围〈3个肺野34例(52.3%),≥3个肺野31(47.7%);合并肺大泡13例(20.0%)。65例经治疗后,治愈57例(87.7%),好转4例(6.2%),转胸外科治疗3例(4.6%),死于呼吸衰竭1例(1.5%)。结论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时,临床症状重,及时救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 HBV )感染不同临床转归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程序性凋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 PD-1)的表达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健康者(对照组)、17例慢性HBV携带者(携带组)、53例慢性肝炎者(慢性肝炎组)、1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16例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者(肝癌组)外周血NK细胞PD-1表达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NK细胞PD-1表达率[(8.2±2.0)%]明显低于携带组[(15.9±5.6)%]、肝硬化组[(14.8±6.8)%]和肝癌组[(14.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与慢性肝炎组[(10.6±4.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8)。4组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转归组NK细胞PD-1表达率比较,仅携带组NK细胞PD-1表达率高于慢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 NK细胞高表达PD-1可能影响机体对HBV感染的清除。  相似文献   
6.
2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PHC诊断标准的265例患者的HBV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265例PHC患者中,HBsAg阳性241例(90.9%),其中HBV DNA阳性201例(75.8%),抗-HBe阳性167例(63.0%),而在167例抗-HBe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141例(84.4%).结论:HBV感染是PHC发生的重要的始动因子,大部分PHC病人中存在HBV DNA活动性复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凯时注射液(LipoPGE1)对重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凯时注射液治疗重型肝炎60例,并选择50例行综合基础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疗效、存活率、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早、中期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凯时早期使用治疗重型肝炎有明显疗效,能减少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重型病毒性肝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定量测定值与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AFP测定结果及不同水平的分布.结果 AFP异常率68.1%,急性重型肝炎AFP异常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0.01).AFP<20 μg/L患者的病死率86.8%,AFP 20~400 μg/L患者病死率58.8%,AFP>400 μg/L患者病死率20.9%.213例重型肝炎存活85例,AFP(248.0±72.5)μg/L;死亡128例,AFP(97.6±50.4)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着AFP水平的升高.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下降,生存率逐渐升高,提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后分析研究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1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57例采用一般综合治疗,治疗组58例在一般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LipoPGE1,疗程4wk,评价2组治疗后的MELD评分及疾病转归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wk后治疗组MELD评分更低(20.12±8.97、24.76±10.41)(P<0.05);治疗后3mo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69%、49.12%(P<0.05)。结论:LipoPGE1辅助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多脏器损害的发生机制,总结及探讨抢救经验。方法所有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入院后在应用基础药物的同时马上启用多巴胺2~5μg/(kg.min)、酚妥拉明2~5μg/(kg.min),持续24 h血管内泵入连续数天;凡有:①体温〉38℃;②惊跳;③震颤;④抽搐一项者加用氯丙嗪、异丙嗪各1 mg/kg每次,每4~6小时1次血管注入连续数天至上述症状消失;四肢冰冷、精神萎靡、休克者于1 h内注入盐水15~20 ml/kg,必要时重复1次,持续应用多巴胺6μg/(kg.min),不用酚妥拉明与氯丙嗪、异丙嗪;肺部广泛湿啰音者调整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比例。结果 187例重型及28例危重型患者中的24例疾病进展迅速得到中止及逆转。治疗结果全部治愈。无一例需插管上呼吸机,无一例死亡,抢救效果满意。4例送达时已是危重型终末期患儿,尽管立即应用呼吸机仍无法存活。结论增加血管活性药物能有效中止与逆转所有重型患者及危重型早中期患者的病情进展,但对终末期危重型患者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