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血病肝脏损害的临床及病理(附10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04例白血病尸检病例的肝脏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以及二者的关系作了研究。主要有肝脏重量增加,白血病细胞浸润及血管内淤滞,且其重量增加与肝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及血管内淤滞有关;浸润及淤滞越明显,肝重量增加越显著,浸润主要在汇管区,淤滞主要在肝窦,肝海绵状血管瘤中淤滞方明显;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增高和白血病细胞浸润及淤滞关系不大,而和全身感染以及化疗有关。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亚型分型标准,国外多采用FAB标准。而国内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按FAB标准,另一种主张采用FAB改良标准。其主要分歧在于亚型分型中是以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型,还是以原始+早幼粒细胞来判定。这一分岐在几次全国会议上均未得统一认识。亚型的确定直接影响治疗方针,现就我院1989~1991年收治的31例MDS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10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10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110015)刘丽梅,郭步云,周凡,刘艳琴,岳辉,张素芬随着塑料包埋骨髓病理检查的深入开展,骨髓纤维化(MF)的诊断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是无论何种原因导致MF的治疗效果均欠佳。下面就我院108例继发...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患者女,68岁。2004年因腹部粉瘤手术住院检查过程中发现尿蛋白++,未介意及检查、治疗。2009年3月因肺内感染入当地医院,诊断肾功能不全,口服金水宝胶囊等药物治疗。此期间反复查尿常规蛋白++,血肌酐167μmol/L,并出现腹泻。因不能明确诊断于2010—09—27来我院就诊。查体:贫血貌,无黄染、皮疹及皮下出血,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6×10/L,血红蛋白86g/L,红细胞比积0.25,平均红细胞体积  相似文献   
5.
就1989~1991年31例诊断MDS病例,按FAB分型标准(即原粒Ⅰ型+Ⅱ型)及改良标准(原始粒+早幼粒)分别进行亚型分型研究。结果,按FAB分型RA型22例,RAEB型8例,RAEB-T1例。按改良标准分型,则RA6例,RAEB17例,RAEB-T6例,白血病2例。即按FAB分型,RA型比例高,占71%。按改良标准则RA型仅占19%,前者29%符合RAEB、RAEB-T,而按改良标准则81%符合RAEB、RAEB-T,甚至白血病的诊断,二者相差均非常显著,亚型分型直接影响治疗,因此作者主张以FAB分型标准来进行亚型分型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活检进行分析,以便全面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情况,有助于诊断及治疗。方法:用塑料包埋法制片,然后进行HGF,Gomori染色,观察各项指标。结果:80例病人中78例(97%)骨髓增长明显活跃;19例(61%)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19例(23%)可见3~10个原幼细胞簇。结论:骨髓活检可以全面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增生情况、骨髓纤维化程度及原幼细胞簇数量,对判断分期及预后,指导治疗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uer小体在各类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特征。方法对132例不同类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用显微镜观察Auer小体的有无、位置、颜色、长度、粗细、数目(根)、形态所占百分比。结果 132例标本中有Auer小体的47例(35.61%),其中M3阳性率较高(80.77%),。其次为M2(42.10%)、M5(22.58%)。结论对Auer小体各项参数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Auer小体本身的认识,并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患者男,62岁。因间断出现双下肢浮肿3年,尿蛋白 ,有颗粒管型,曾去多个医院诊治,按肾病口服黄芪颗粒治疗无效。2005年8月出现腰痛,双下肢疼痛,逐渐行走困难,于2005-08-26就诊于我院。查体:贫血貌,巩膜黄染,结合膜苍白,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低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15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IHA)患者(其中1例为Evans综合征)采用以下方案进行治疗:在第1、8、15、22天给予利妥昔单抗100mg/次;给予利妥昔单抗前5d开始给予地塞米松20mg/d,共5次。结果总有效率为86.7%(13/15),中位起效时间为2个月(四分位数间距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四分位数间距4个月)。复发患者再次强化治疗仍有效。部分缓解患者抗体效价降低。1例Evans综合征患者未出现出血倾向,血小板持续维持在(90~130)×10^9/L。所有患者对该治疗方案耐受性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结论低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WAIHA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