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娅凤  俞雅娟  郦凡 《中国药师》2005,8(3):235-236
目的:观察宝宝乐颗粒剂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功能性便秘小儿,分为对照组22例,予一般便秘指导治疗;治疗组40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宝宝乐颗粒剂口服,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痊愈17例(42.5%),好转13例(32.5%),无效10例(25.0%);对照组22例,痊愈2例(9.1%),好转8例(36.4%),无效12例(54.5%).结论:宝宝乐颗粒剂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是最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胀和肾炎等症状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紫癜伴腹部症状者称之为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约2/3的患儿一般出现在皮疹发生1周以内[1]。临床上出现腹痛、呕吐和消  相似文献   
3.
4.
隐球菌性脑膜炎7例临床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对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起病3例,亚急性或慢性起病4例。发热4例,头痛5例,抽搐2例,意识改变2例,脑疝1例,脑膜刺激症阳性7例,视乳头水肿1例。7例脑脊液检查均异常,脑脊液培养出隐球菌4例,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5例。头颅CT或MRI异常4例。7例均使用两性霉素或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治愈4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反复发热及间歇性头痛为主,无特异性体征。确诊依赖于脑脊液墨汁染色及病原培养。两性霉素B或脂质体两性霉素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朱华英  郦凡 《护理与康复》2011,10(9):786-788
总结15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的急救与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做好急救前准备及病情评估,实施循环支持、呼吸支持等急救措施,做好用药护理,加强症状护理。15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量效关系,为川崎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04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均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A组给予2g/kg单次静脉滴注;B组给予2g/kg静脉注射,每天1次,共2次;C组给予静脉滴注0.5g/(kg·d),连用4d。比较三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冠状动脉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血液学检查指标。结果 A组、B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C组(P<0.05),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C组(P<0.05);A组、B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治疗前红细胞(WBC)、血小板(PLT)、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周后A组、B组WBC、PLT、ESR及CRP水平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WBC、PLT、ESR及CRP水平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单次足剂量给药治疗川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增加剂量及延长治疗周期并不能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郦凡  吴亦栋  尚世强 《浙江医学》2009,31(5):718-719
疱疹性脑炎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引起疱疹性脑炎常见的疱疹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HSV-1、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爱泼斯坦-马尔病毒(EBV)、人巨细胞病毒(CMV)和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A、HHV-6B)。为探索快速、准确、高效的诊断方法,我们对本院290例临床怀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进行疱疹病毒PCR-基因芯片方法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麻疹是一种极易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往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自1965年我国开始对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从我国麻疹发病年龄构成比来看,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小月龄儿童特别是8月龄内儿童麻疹发病率有所增加[1]。因我国儿童麻疹计划免疫程序初免时间为8月龄,不能有效控制1周岁以内婴儿,特别是6~8个月龄婴幼儿发病,由于6~8个月龄婴幼儿正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秋季腹泻并发小肠套叠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绍兴市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20例秋季腹泻并发小肠套叠的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超声特点及其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秋季腹泻并发小肠套叠大部分病情较轻,是一种暂时性小肠套叠,往往可通过保守治疗后自行回复,重复超声检查,不需要立刻的手术干预。结论:轮状病毒引起的肠套叠临床上其实并不少见。早期如何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是该疾病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早期小婴儿颅内出血常见原因之一,起病突然,病情进展快,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常有明显后遗症。本文就我科1996年10月以来收治的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5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中,男15例,女10例,男女之比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