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马尔尼菲青霉菌(Pm)1956年分离于越南的竹鼠(rhi-zomyssinensis)体内,在鼠的肝脏中发现,并确证其对鼠类有致病性[1]。目前从中国、泰国和越南的4种竹鼠(canno-mysbadins,rhizomyspruinisus,R.sinensis和rhizomyssumatren-sis)体内均可分离出Pm,这些竹鼠的地域分布对Pm感染的流行病学具有重要价值[1]。该菌主要侵蚀单核细胞系统,菌体主要位于巨噬细胞中,细菌大小形态极似荚膜组织胞浆菌。现将福建省宁德市医院消化科确诊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32岁。以“反复发热2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检测 115 例 DR(DR组)、117 例 2 型糖尿病(DM组)、121 例单纯白内障(对照组)患者血清TNF-α和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DR组和 DM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DR组最高(P<0.01 或 0.05)。DR组血清TNF-α与肌酐、尿素氮、尿酸、收缩压呈 正相关,而与肾小球滤过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 或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NF-α曲线下面积为 0.611。结论 DR患者血清TNF-α升高与肾损伤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培菲康和诺氟沙星分别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柳生  郑秀金  余峥 《四川医学》2008,29(5):557-558
目的 探讨培菲康与诺氟沙星分别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75例慢性腹泻患者分为两组,培菲康组39例,给予培菲康420mg,3次/d,思密迭3.0g,3次/d,疗程2用;诺氟沙星组36例,给予诺氟沙星200mg,3次/d,思密达3g,3次/d,疗程2周.结果 培菲康组有效率为92.31%.诺氟沙星组80.56%(P<0.05).结论 培菲康与诺氟沙星分别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好,两组比较培菲康组疗效优于诺氟沙星组.  相似文献   
4.
羊水栓塞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秀金 《现代医院》2009,9(8):60-62
目的探讨8例羊水栓塞的治疗方法,总结认识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羊水栓塞的治疗及母儿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均出现血压下降、休克,7例发生前驱症状的临床表现。其中存活7例,死亡1例。结论抢救成功的关键为早期识别症状,正确地做出诊断,及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肝素,快速补充血容量及纤维蛋白原,去除致病因子,及早行全子宫切除术。对提高羊水栓塞患者抢救成功率有很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7例HLAP与90例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ABP组相比,HLAP组发病平均年龄较小,男性所占比例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HLP组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均高于ABP组(P<0.05),淀粉酶(AMY)低于ABP组(P<0.05)。10例HLAP经血液净化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HALP发病逐年增加,多发于中青年男性,HALP患者血脂水平明显高于ABP患者,血淀粉往往较低,以降血脂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血液净化治疗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家庭聚集的感染患者Hp根除治疗后复发情况,探讨共同根除治疗策略对远期根除Hp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内镜检查确诊的195例Hp感染患者的家庭成员采用13碳呼气试验进行Hp感染调查,筛选有家庭成员Hp感染的患者140例。按照对Hp感染家庭成员有无根除治疗,将140例随机分成家庭成员共同根治组和单独根治组,每组70例。治疗后每月随访患者感染复发情况,观察不同根治策略对Hp根除的影响。[结果]134例患者参与根治后4、6、12、18、24个月随访,其中家庭成员共同根除治疗患者68例,Hp感染复发患者分别为0、1、2、4、5例,累积复发率为7.4%,平均复发时间为(12.6±6.1)个月;而66例单独根治患者复发者则分别为3、5、9、11、13例,累积复发率为19.7%,平均复发时间为(11.1±6.3)个月。χ2检验分析发现,在根除治疗后4、6个月时,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治疗后12、18、24个月,共同根治组患者Hp感染再发率显著少于单独根治组(P0.05)。[结论]从远期观察,对于存在Hp感染家庭聚集的Hp感染患者,Hp感染成员共同根除治疗可有效降低根治后感染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COPD全身炎症表型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诊断的全身炎症表型COPD患者按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结果分为两组,对两组间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纳入233例患者,其中132例14C-UBT阳性,感染率56.7%;阳性组身体质量指数(BMI)、FEV1%pre、PaO2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分低于阴性组,且更倾向于使用非吸入糖皮质激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FEV1% pred、PaO2、SSRS评分转换成分类变量后,阳性组低BMI者、低FEV1%pred者、Ⅰ型呼吸衰竭者、低SSRS评分例数多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14C-UBT结果与FEV1%pred、PaO2变化存在低度相关性(|r|>0.3);将FEV1%pred按GOLD标准分级后,结果 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存在低度相关性(|r|>0.3);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与呼吸困难程度存在低度相关性(|r|>0.3).FEV1%pred分级、Ⅰ型呼吸衰竭情况和SSRS评分分级三个变量进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FEV1%pred分级OR值>1,其余两个变量OR值均<1.结论 全身炎症表型COPD患者Hp的感染率与普通人群相仿;存在Ⅰ型呼吸衰竭和社会支持度低的全身炎症表型COPD群体可能容易合并Hp感染,而良好的FEV1%pred可能有助于减少两者的并存率.  相似文献   
9.
注射缩宫素并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秀金 《现代医院》2009,9(7):29-30
目的探讨注射缩宫素并用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单胎头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注射缩宫素并口服米索前列醇组(观察组)100例及单纯注射用缩宫素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10u及口服米索前列醇400ug;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10u。观察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产后2h内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138.8ml有高度差异显著性(p<0.01),且无1例发生产后出血。结论注射缩宫素并口服米索前列醇有增强子宫收缩作用,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量,并且是预防产后出血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0.
郑秀金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306-1307
目的:通过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观察.了解及选择手术方式,减少术并发症.方法:将我院产科2003年1月~2008年10月内再次部宫产的560例孕妇分为两组,其中前胎新式部宫产术史180例为观察组、改良新式荆宫产术史380例为对照组,再次术中观察比较两组腹腔粘连程度、粘连部位、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出血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改良新式部宫产史者粘连最轻,粘连发生率最低,再次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优于新式剖宫产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新式剖宫式,术后腹腔粘连发生率低,粘连程度轻,保留了新式剖宫产的优点,不给再次部宫产带来困难,是很好的新式部宫产改良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