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假单胞菌发酵制备精氨酸脱亚胺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发酵制备精氨酸脱亚胺酶,优化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和蛋白胨为氮源,30℃振荡培养20h时,发酵液中精氨酸脱亚胺酶的酶活力可达2.17u/ml。向HepG2肝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酶粗品0.5u/ml,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93.4%。  相似文献   
2.
甾体微生物羟化的耐温菌选育及转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60Co射线对黑根霉SW3.41孢子进行诱变,筛选得到能在34℃生长并转化生产11α-羟基-16α,17α-环氧孕酮的菌株SW3.41-11-51。同时研究其转化工艺。结果表明,在加入终浓度12g/L的底物和3%的吐温-80条件下,以耐温黑根霉SW3.41-11-51转化43h的转化率达到43%,得到4.5g/L产物。  相似文献   
3.
对菊芋原料发酵生产丁二酸进行了研究,用 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和 Aspergillus niger 同步糖化发酵,发现同步糖化发酵效果优于糖化后再发酵,在同步糖化发酵过程中还原糖质量浓度始终保持在10~40 g/L,可以避免高浓度的还原糖对 A.succinogenes 的抑制.5 L搅拌罐中同步糖化补料分批发酵96 h产丁二酸98.2 g/L,对消耗糖产率95.4%,生产强度1.02 g/(L·h) .  相似文献   
4.
吴昌林  郑璞  胡靖  张骏  熊阳阳 《贵州医药》2009,33(7):632-633
胫骨平台骨折是属关节内骨折,往往是高能量损伤的结果,属波及关节的一种严重膝关节损伤。胫骨平台骨折常导致平台压缩、塌陷和劈裂,严重影响关节功能。还常合并半月板、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进行保守治疗非常困难,而且有的效果不好,且常导致膝关节的不稳定、疼痛和功能障碍。其早期处理极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均主张行手术治疗,但疗效也不完全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8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抗反流黏膜切除术的18例胃食管反流病病例资料纳入回顾性研究,统计治疗效果(治疗后烧心及反流症状改善情况、24 h食管pH监测结果等)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18例均成功进行了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操作成功率为100%,其中8例行ESD、10例行EMR。24 h食管pH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Demeester评分、pH<4时间百分比、总反流事件、pH<4时间长于5 min的反流次数较术前均明显降低[(20.16±9.12)分比(74.16±20.03)分、(2.70±0.88)%比(6.42±1.37)%、(43.78±19.68)次比(156.56±41.22)次、(2.89±1.68)次比(9.89±2.95)次,P均<0.05]。无术后出血、穿孔、感染病例。随访3~34个月,烧心及反流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9%(16/18)。胃镜随访显示18例贲门均较前缩紧,收缩良好;16例反流性食管炎较前明显好转,黏膜糜烂愈合。 结论 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安全有效,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内镜下全层肌切开与环形肌切开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长期临床疗效及远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并定期随访的53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资料,其中21例行环形肌切开,32例行全层肌切开,比较两种术式的长期临床疗效及远期并发症。 结果:环形肌切开组和全层肌切开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5%(19/21)和100%(32/32)。两组术后Eckardt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和4 s完整松弛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层肌切开组临床相关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高于环形肌切开组(40.6%比14.3%,χ2=4.174,P=0.041)。 结论: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与全层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长期疗效相当,但全层肌切开术后临床相关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对实验室筛选的产精氨酸脱亚胺酶的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sp.)进行了固定化,以及对固定化细胞转化L-精氨酸生产L-瓜氨酸进行了研究.比较4种不同固定化方法,确定卡拉胶包埋结合戊二醛后处理为假单胞菌的细胞固定化方法.固定化反应的最适pH值为6.5,细胞固定化后细胞精氨酸脱亚胺酶的热稳定性增加.在50 mm×240 mm固定填充床反应器中,底物浓度为0.5 mol/L L-精氨酸盐酸盐,pH值6.5,温度37 ℃,稀释速率为0.147/h的条件下,连续运转54 d,固定化细胞对底物的摩尔转化率在95%以上,平均生产强度 0.010 8 g/(h*g)(每单位质量的固定化细胞每小时生产的瓜氨酸质量).转化液经732阳离子树脂吸附,氨水洗脱,及浓缩、结晶,得到纯度为99%的L-瓜氨酸晶体,提取总收率约为87%.  相似文献   
8.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 EoE)是一种慢性的、由过敏原驱动的、免疫介导的相对少见食道疾病,如果未经有效的治疗,会发展为严重食道纤维狭窄.本综述的目的是提供对该疾病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包括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当前对疾病的诊断和疾病监测方案过度依赖于反复的内镜评价和食管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最新的EoE诊断进展包括内镜下管腔功能成像探头、经鼻内镜,以及非侵入性诊断工具的出现,包括细胞海绵、食管管柱测试和黏膜阻抗探针,目前, EoE的生物标志物尚未证明其临床应用价值.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局部皮质类固醇、质子泵抑制剂、饮食剔除治疗和内镜下食管扩张等.针对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3受体的RPC4046和IL-4/IL-13受体的Dupilumab,这些生物制剂RPC4046和Dupilumab的临床试验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尤其是Dupilumab可能成为该疾病的所谓孤儿药物.  相似文献   
9.
开放性手外伤836例早期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子冀  郑璞  李绚  胡靖  张骏 《山东医药》2009,49(27):81-82
目的探讨开放性手外伤的早期处理方法。方法对836例开放性手外伤患者于伤后0.5~12h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康复训练,观察其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康复治疗后手总的主动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优良率为90%。结论对开放性手外伤应根据伤情选择手术方法,早期正确处理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手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吴昌林  郑璞  李绚  胡靖  黎明 《山东医药》2008,48(32):131-132
胫腓骨骨折是骨科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在四肢骨折中的发病率较高.因胫骨表面软组织较少,中下1/3 血供较差,又因采取不恰当的治疗方法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邻近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也较高.2000年3月~2008年5月,我们采用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胫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78例,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