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触致敏物后出现皮肤发红、风团、瘙痒等表现,称为接触性荨麻疹.根据疾病的发生机制可分为非免疫性、免疫性和不明机制者.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表现为接触局部出现皮损,往往在数小时内皮疹消退.而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除了局部表现外,常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其他系统受累.该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病因治疗较为困难,特异性免疫疗法、抗IgE单克隆抗体可能为该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对28例支气管扩张症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儿童支气管扩张症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确诊所需时间1个月~8年,病因以感染为主,其次为免疫力异常,胸片检查3例提示局部密度增高影(10.7%),肺部CT均提示支气管扩张。结论支气管扩张症症状不典型,病程迁延,肺部CT检查尤其是高分辨CT检查有利于疾病早期诊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作用不大,但可帮助确定有无异物或气道畸形,肺功能检查可提示疾病严重程度。治疗主要是预防并控制感染,经验性治疗可首先考虑大环内酯类,必要时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接触致敏物后出现皮肤发红、风团、瘙痒等表现,称为接触性荨麻疹.根据疾病的发生机制可分为非免疫性、免疫性和不明机制者.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表现为接触局部出现皮损,往往在数小时内皮疹消退.而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除了局部表现外,常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其他系统受累.该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病因治疗较为困难,特异性免疫疗法、抗IgE单克隆抗体可能为该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4.
接触致敏物后出现皮肤发红、风团、瘙痒等表现,称为接触性荨麻疹.根据疾病的发生机制可分为非免疫性、免疫性和不明机制者.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表现为接触局部出现皮损,往往在数小时内皮疹消退.而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除了局部表现外,常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其他系统受累.该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病因治疗较为困难,特异性免疫疗法、抗IgE单克隆抗体可能为该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5.
接触致敏物后出现皮肤发红、风团、瘙痒等表现,称为接触性荨麻疹。根据疾病的发生机制可分为非免疫性、免疫性和不明机制者。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表现为接触局部出现皮损,往往在数小时内皮疹消退。而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除了局部表现外,常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其他系统受累。该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病因治疗较为困难,特异性免疫疗法、抗IgE单克隆抗体可能为该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6.
接触致敏物后出现皮肤发红、风团、瘙痒等表现,称为接触性荨麻疹.根据疾病的发生机制可分为非免疫性、免疫性和不明机制者.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表现为接触局部出现皮损,往往在数小时内皮疹消退.而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除了局部表现外,常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其他系统受累.该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病因治疗较为困难,特异性免疫疗法、抗IgE单克隆抗体可能为该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7.
李艳蝶  郭莉  邹丽霞  滕丽萍  郑嵘君  徐益萍  卢美萍 《浙江医学》2017,39(21):1852-1855,1859
目的分析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的临床特征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KDSS患儿17例(KDSS组),并选择同期住院且年龄、性别匹配的川崎病(KD)患儿43例(KD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琢和IFN-γ水平,并比较两组患儿确诊前的临床特征、常规实验室指标、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与KD组比较,KDSS组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ESR、肌酐、血尿素氮、D-二聚体,IL-6、IL-10、TNF-琢、IFN-γ水平,冠状动脉损伤、丙种球蛋白(IVIG)抵抗、进重症监护室及其他脏器损伤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而Hb、血钠、血钾、白蛋白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细胞因子IL-6、IL-10、TNF-琢和IFN-γ水平的升高、IVIG抵抗导致持续炎症可能参与KDSS的发生,KDSS患儿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延长,病情更重,更易发生冠状动脉及其他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8.
接触致敏物后出现皮肤发红、风团、瘙痒等表现,称为接触性荨麻疹.根据疾病的发生机制可分为非免疫性、免疫性和不明机制者.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表现为接触局部出现皮损,往往在数小时内皮疹消退.而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除了局部表现外,常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其他系统受累.该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病因治疗较为困难,特异性免疫疗法、抗IgE单克隆抗体可能为该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发活动期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发活动期74例SJIA患儿血清白介素(IL)-2、-4、-6、-10、肿瘤坏死因子(TNF)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202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并同时检测患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常规实验室指标.结果 74例SJIA患儿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血小板在正常范围,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与健康对照相比,SJIA组患儿血清IL-6明显升高(PPP>0.05).SJIA患儿IL-6水平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明显降低,两者呈负相关(r=-0.244,P结论 SJIA患儿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贫血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接触致敏物后出现皮肤发红、风团、瘙痒等表现,称为接触性荨麻疹.根据疾病的发生机制可分为非免疫性、免疫性和不明机制者.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表现为接触局部出现皮损,往往在数小时内皮疹消退.而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除了局部表现外,常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其他系统受累.该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病因治疗较为困难,特异性免疫疗法、抗IgE单克隆抗体可能为该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