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 对6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救治经验 。 结果 救治成功43例(68.2%),死亡20例(31.8%)。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因两者病理生理改变显著且互为因果, 给临床诊治带来更多困难。早期明确诊断, 及时解决颅脑及胸腹部致命性损伤,加强呼吸道管理,维持有效的血循环量,可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的应用优点。方法于恩平市人民医院收治需要造瘘患者共25例,A组10例,B组10例,C组14例。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C组并发症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3组在并发症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手术时间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内视镜下introducer法胃造瘘术优点很多,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儿童外伤性脑损伤的疗效,分析亚低温治疗优势及注意事项。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42例儿童外伤性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患儿采用亚低温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期间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3d后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经过治疗后,其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亚低温治疗而通过外伤性脑损伤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06年2月~2010年7月收治的54例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肿全部清除,发生并发症2例;对照组6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转为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中少量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干发射(BSR)对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清醒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BSR分级、GCS分级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率的关系及相关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SR分级与GOS评分的关系、BSR分级与预后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BSR不同分级间患者清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分级中无Ⅰ级患者,GCS不同分级间患者清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SR分级与重型颅脑损伤清醒率呈明显负相关(r=-0.672,P=0.005),GCS分级与重型颅脑损伤清醒率无明显相关性(r=-0.135,P=0.298);BSR分级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清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87.5%,准确率达83.3%。由于GCS分级无Ⅰ级,其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情况无相关性,因此无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的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SR分级与GOS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SR不同分级之间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SR分级Ⅰ~Ⅱ级患者预后明显好于BSR分级Ⅲ~Ⅳ级;BSR分级与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呈明显负相关(r=-0.636,P=0.000)。结论 BSR分级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清醒状况和预后的预测;BSR分级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及预后关系密切,BSR分级越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清醒的概率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我院2010年至2012年采用手术治疗的62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予以颅后窝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予以小脑减压术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10% vs.61.29%);观察组术后出现颅内感染2例(6.45%),切口感染1例(3.23%),未见脑脊液漏、皮下积液或假性囊肿等严重并发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予以颅后窝开颅血肿清除术,临床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尽早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 对63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救治经验.结果 救治成功43例(68.3%),死亡20例(31.7%).死亡原因: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合并脑疝形成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因两者病理生理改变显著且互为因果,给临床诊治带来更多困难.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解决颅脑及胸腹腔脏器致命性损伤,加强呼吸道管理,维持有效的血循环量,可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08~2012年收治的1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占患者总数的64.10%)患者出现下肢肿胀后行双下肢彩超检查证实确诊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人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综合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期应用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增大及术后血肿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2012年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230例,所有病例均经过头颅CT检查确诊,其中128例患者发生早期血肿增大或(和)术后血肿复发,记为观察组,另102例患者未发生血肿增大或术后血肿复发,记为对照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血肿扩大和血肿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影响血肿增大及术后复发的因素有:高血压、术前凝血功能障碍、血肿中线移位>5mm、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双侧血肿、服用抗凝剂、起病至入院时间>6h。结论影响脑出血血肿增大及术后复发的因素较复杂,综合控制血压、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中避免损伤血肿包膜是防止血肿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脑外伤后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63例急性脑外伤患者术中切除的挫伤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并进行GCS评估。并以脑部肿瘤患者14例为对照组。结果挫伤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且随受伤时间的延长表达增强;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792 P<0.01)。特重型脑外伤组水通道蛋白-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重型脑外伤组。结论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水通道蛋白-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参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