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广州地区儿童死亡原因的变迁规律,我们对广州地区1976~1995年0~14岁儿童死亡原因年报表作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儿童的总死亡率、各主要死亡疾病的死亡率及其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显示,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新生儿疾病仍是0~岁组死亡的主要疾病,先天异常逐渐成为1~4岁组的第一位死因,损伤中毒和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在不同的年龄组均逐渐升高并居于5~14组死亡原因的第1~2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左旋门冬酰胺酶 (L -asp)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探讨其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合理用药时间。方法  检测 1 5例应用常规剂量L -asp [1 0 0 0 0U (m2 ·次 ) ]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 ( 340份外周血样本 )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多个时间点下患儿血浆L -asp活性 ,动态观察用药过程中血浆L -asp活性及停药后L -asp维持有效作用活性的持续时间。结果  用药过程中 ,血L -asp活性峰值逐渐增高的趋势 ,到第 8次用药开始达到高峰。用药疗程后 ,血L -asp活性持续 7天维持 1 0 0U L以上 ,随后逐渐下降至用药前水平。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L -asp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用药方案 [1 0 0 0 0U (m2 ·次 ) ,隔天一次 ,用 8~ 1 0次 ]有其药代动力学依据 ,但仍可作出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约占儿童白血病30%.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和支持治疗的不断完善,小儿ANLL的完全缓解率(CR)已高达80%~85%[1].但是,小儿ANLL仍存在复发率较高、长期无病生存率低的问题.因此延长缓解期、降低复发率是当前小儿ANLL治疗的目标.我院从2001年开始应用超大剂量阿糖胞苷(SHDAra-C)对完全缓解后的ANLL患儿进行巩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细胞多药耐药(MDR)的产生机制中,P糖蛋白(Pgp)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方法分析白血病细胞Pgp的表达,进一步应用多药耐药功能实验:细胞内柔红霉素蓄积实验(IDA)和罗丹明123排出实验(RhE)等研究其作用.结果 对22例初诊未治的儿童AL病例进行白血病细胞膜Pgp分析,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组平均表达率(中位数1.37%)略小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儿组平均表达率(中位数3.2%),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AL患儿作白血病细胞IDA和RhE实验:其中ALL患儿组的平均荧光强度比值(MIR)水平均低于ANLL患儿组MIR水平,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AL患儿白血病细胞的Pgp表达水平与上述两种MDR功能实验MIR值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结论 初诊未治的儿童AL患者中,ALL患儿组白血病细胞膜Pgp平均表达量低于ANLL患儿组平均表达强度;ALL患儿组MIR水平亦低于ANLL患儿组MIR水平,儿童ANLL细胞对化疗药物尤其是柔红霉素容易产生耐药,这可能是导致ANLL患儿诱导化疗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明显低于ALL患儿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replloblastic leukemia,ANLL)约占儿童白血病30%。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和支持治疗的不断完善,小儿ANLL的完全缓解率(CR)已高达80%—85%。但是,小儿ANLL仍存在复发率较高、长期无病生存率低的问题。因此延长缓解期、降低复发率是当前小儿ANLL治疗的目标。我院从2001年开始应用超大剂量阿糖胞苷(SHDAra-C)对完全缓解后的ANLL患儿进行巩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 yetocytic leukemia,APL)的发病率约为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10%,其高白细胞的发生率很高,PML/PARα融合基因常见。临床上,该病患儿往往具有严重出血倾向,甚至发生颅内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危及生命。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三氧化二砷(AS2O3)的出现极大改变了APL的治疗效果,使其成为各种ANLL中治疗效果相对较好的一种。目前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能治愈至少70%~75%的初诊APL。  相似文献   
7.
背景:对白血病患儿在白血病细胞获得耐药、抗凋亡特性的过程中机制的研究目前甚少,多数研究集中在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已建系的基质细胞,而未重视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白血病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白血病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AO2生长增殖及凋亡产生影响的理论假设。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7-12/2008-08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0例白血病患儿,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2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8例,患儿家属对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K562/AO2细胞株由天津血液病研究所提供。 方法:Fi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白血病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立2组:K562/AO2细胞组单独悬浮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K562/AO2细胞;K562/AO2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呈融合状态时,加入1×108 L-1处于对数生长期的K562/AO2细胞,24 h后去除未黏附的K562/AO2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白血病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K562/AO2细胞生长的影响,AnnexinV-FITC法检测阿霉素对K562/AO2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条件培养下的K562/AO2细胞周期,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条件培养下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 结果:与单独悬浮培养的K562/AO2细胞比较,K562/AO2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的K562/AO2细胞生长较为缓慢,无明显的对数生长期;早期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 < 0.05);处于G0~G1期的K562/AO2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减少;K562/AO2细胞mdr1耐药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 > 0.05)。 结论:体外细胞学实验结局证实,白血病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K562/AO2细胞耐药与mdr1基因无关,而是通过黏附作用改变K562/AO2细胞周期,进而逃避药物的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左旋门冬酰胺酶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为多药联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主要用药,由于治疗方法的改进,已使ALL长期无病生存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LASP引起的副作用也不少,如过敏反应、急性胰腺炎、高糖血症、低蛋白血症、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等[1],其中较为严重的为急性胰腺炎。现报告我院6例使用LASP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病例,并谈谈我们对LASP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一点看法。临床资料:1993年10月~1998年10月,我科对35例ALL患儿共应用LASP治疗557次。现将其临床资料总结如…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发生于早产儿长期应用高浓度氧和机械通气后的一种以肺部出现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肺疾病(chronic lung disease,CLD),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1].基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提出的"低峰压值、低潮气量通气"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2-3],问题是吸气峰压越低肺损伤是否越轻,尚不明确.在早产儿,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可能保护未成熟肺,但随机对照研究发现CLD的发生率并无差别[4-5].为此,本研究给予新生兔三种不同的吸气峰压,同时予100%氧吸入,观察其肺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AL)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化学药物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