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患者,女,80岁。诊断:左股骨胫骨折,患者于2006年7月23日晚7时摔伤左髋部,伤后肿痛,不敢活动。于24日来我院就诊,经门诊X线摄片诊为:左股骨胫骨折。收入院治疗,经静脉给予调整心功能用药,营养支持,患者一般状况较好,基础指征平稳。在复合麻醉下,在电视X光下,行whitman复位法,Smitll—Petersen三刃钉固定术。术后第10天,检查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呼吸均匀,生命体征平稳,伤部拍片可见骨折对位良,处于稳定状态,皮肤状况良好,即出院。  相似文献   
2.
邹丽敏 《临床医学》2008,28(11):95-95
产前子痫患者,虽然经大量镇静、解痉、降压、利尿药物的应用,但在剖宫产时仍会出现血压升高、高血压危象或再度出现抽搐[1]。采用术前肌肉注射咪达唑仑辅以椎管内麻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例,年龄20~38岁。初产妇5例,经产妇3例,孕36~42周,均因  相似文献   
3.
邹丽敏 《临床医学》2008,28(12):91-91
氯胺酮是唯一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用作的静脉麻醉药[1]。异丙酚是一种新型速效,短效静脉全麻药,静脉注射起效快,诱导平稳,苏醒快而完且,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我院以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与小儿麻醉,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上肢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基因BCL6、KLF5及核仁蛋白基因NCL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表达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儿童医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ALL患儿100例,另取由于骨骼畸形而在北京儿童医院进行外科手术的5例非ALL患儿作对照;以基因芯片检测ALL患儿骨髓细胞中异常表达基因,GeXP多重基因表达分析系统检测BCL6、KLF5、NCL基因在另外选取的10例配对ALL患儿初诊及缓解期的表达变化。结果:基因芯片筛查发现,在100例各亚型ALL标本中,BCL6和KLF5mRNA表达均下调,NCLmRNA表达均上调。BCL6和KLF5mRNA在10例ALL初诊患儿骨髓细胞中表达较低,完全缓解后表达升高(0.380±0.16vs0.850±0.10,0.074±0.021vs0.228±0.049;均P<0.01);NCLmRNA在ALL初诊患儿骨髓细胞中表达较高,完全缓解后表达降低(0.234±0.054vs0.151±0.055,P<0.01)。在10例配对患者儿中,TEL-AML1阳性及E2A-PBX1阳性组患儿的初诊及缓解期骨髓细胞中,该3个基因在两组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ALL患儿骨髓细胞中BCL6、KLF5基因在初诊时表达下调、在临床缓解后表达上调,NCL基因初诊时上调、临床缓解后下调;该3个基因似可作为白血病的分子标志物及效疗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总结 3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预后。结果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以部位不固定的剧烈腹痛为主 ,并有反复发作 ,合并消化道出血占 93.4%。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以腹痛为主要表现 ,常伴消化道出血 ,病程较长 ,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出院后肾病综合征患儿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儿疾病的复发率及遵医率.结果:干预组患儿肾病复发率较低,自我遵医能力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在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增强其遵医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淋巴前体细胞异常引起的恶性疾病,儿童与成人均可能发生。儿童发病高峰2~5岁。有效治疗的稳步进展使本病在儿童中的治愈率80%以上,同时为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了良机,新方案将保留我们在白血病无病生存病例中获得的治疗经验,同时减轻当前强化治疗方案中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5 风险评估对病人的复发风险进行评估以确保只有高危病例才被施予极强治疗.研究表明采用成人方案治疗的青少年病人,其效果要显著差于使用儿童方案治疗的同年龄组.  相似文献   
9.
在15~30岁之间,每168名美国人中有一人患侵袭性癌症。在这一年龄段,癌症的类型分布是独特的,其发生很少与环境致癌物(一类公认的遗传易感因素)或家族性癌症综合征相关。处在这一年龄组的病人健康保险普及率最低,常常会延误诊断,并且临床试验收效最小。他们有独特的心理需求,并且被关注程度普遍低于其他年龄组。尽管本质上对化学治疗有着相等的承受能力,青少年所实际接受的剂量强度经常低于年幼患者,有时甚至低于中老年患者。15~29岁年龄组曾经比年幼和中老年病人有着更好的总体生存率,但是进展的相对缓慢导致了大多数癌症在这一年龄组的总体生存率低于年幼患者,其中部分预后比年长患者还差。在这一背景下,青少年癌症患者在医疗、心理和经济上都面对着独一无二的生存挑战,这一挑战正开始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邹丽敏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1,24(5):426-426,430
秋季腹泻是一种婴幼儿常见腹泻 ,已证实病原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 ,有关治疗的药物研究虽多 ,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我们用双黄连粉针剂 (哈尔滨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药二厂生产 )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2月婴幼儿秋季腹泻流行期住院的急性腹泻病人 12 0例 ,其中男 6 6例、女 5 4例 ,年龄最小 3mo、最大 2a、平均年龄 1.2a。发病最短半天、最长 3d。符合下列诊断标准 :①秋冬季流行发病 ,典型的吐、泻、伴不同程度的脱水 ;②粪便为稀水样或蛋花样 ,无粘液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