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分娩虽然是一自然生物学过程,然而在人类,分娩往往构成重大的应激事件,近年来心身医学正在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要求广大妇产科医务工作者不但要重视生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更应关注社会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旨在提高自然分娩的安全性。为此我们要对孕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通过自填式问卷的形式,对赣州市章贡区四大街道办事处下的48个街道社区居民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他们的阅读特点和存在的阅读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高校图书馆在推动社区阅读活动中的几点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15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发热(体温37.6~40℃)伴额部及双颞部持续性钝痛,于2007年10月20日来就诊,予头孢噻肟钠、日夜百服宁、安乃近等治疗,头痛症状无明显好转,中午12时许突然出现双眼球上窜,颜面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面色发绀,伴意识丧失和小便失禁,持续5 min左右自行缓解,随后每15 min发作1次,发作间歇意识无恢复,头颅CT未见异常,诊断"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予地西泮、甘露醇等治疗后收住院.……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起病隐匿,悄然发生,所以临床上所见病例往往是出现了严重骨痛的病例。近 2a我们应用分阶段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32例严重骨质疏松症,疗效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合理科学的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的健康.然而事实上,很多产妇不能成功地开始和持续母乳喂养.一些健康的婴儿,在生后的第1天没有能够成功地接触母亲的乳房,这是导致母乳失败的一个原因.另一些婴儿得以接触母亲的乳房,但是他们含住乳头没有含住乳晕部分,这样,婴儿只能吃到很少的奶.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循环血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以探讨其在ACS的价值。方法收集43例ACS患者,入院后1h内静脉采血,ELISA法测定MMP-1浓度。结果ACS组血清MMP-1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心绞痛(SA)组,AMI组MMP-1浓度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MP-1水平升高可能与ACS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邱丽红  郑文通  林柏洪 《光明中医》2012,27(10):2077-2078
《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首开辨证论治先河。其用药精当,组方严谨,成为后世经典。临证若能辨证准确,随症选用,可收立竿见影之效。笔者颇有感受,举几例以说明。1骨折后瘀血发热证患者,男,14岁。以"外伤致右大腿远端疼痛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归丸治疗老年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左归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骨密度、25(OH)D含量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25(OH)D含量与中医症状中腰背疼痛、下肢酸软、腿抽筋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密度与中医症状中不能持重、目眩症状计分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归丸配合西药治疗老年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能够更好地缓解疼痛不适,提高患者的骨密度、25(OH)D,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病人外周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6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的创伤病人分为A组(ISS<30分,n=16)和B组(ISS≥30分,n=10),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观察、比较病人入院时、入院后24 h、48 h、72 h、1周PMNs捌亡率的变化及1周内病夕匕率,并与C组(健康者,n=10)比较.结果:创伤病人人院时、24 h及48 h外周PMNs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B组各时点PMNs凋亡率均明显低下A组(P<0.05),B组1周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病人外周PMNs凋亡显著抑制,PMNs凋亡率可作为预测严重创伤病人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ITT)对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严重创伤(ISS≥20分),且血糖≥11.1 mmol/L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两组除创伤常规治疗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10~11.1 mmol/L和4.4~6.1 mmol/L范围.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72 h及1周外周血PMNs凋亡率.结果:两组病人的PMNs凋亡率在创伤后24 h明显降低,72 h后恢复;B组治疗48 h、72 h及1周后PMNs凋亡率均明显高于A组.结论:IIT促进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PMNs凋亡,具有调节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