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使用超声清创刀联合负压创面治疗系统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糖尿病足溃疡Ⅱ~Ⅲ级(Wagner分级)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26例行超声清创刀联合负压创面系统治疗,对照组21例仅常规清创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程度、治愈率、显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随访第1周的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第2、4、6、12周的治疗愈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超声清创刀联合负压创面系统联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加快创面愈合,可能对于改善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疏血通注射液对糖尿病下肢缺血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糖尿病下肢缺血大鼠缺血后血管内皮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 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00 g~250 g,随机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其余2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SD大鼠糖尿病模型,然后将其后肢股动脉及其分支结扎,制成血管病变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与疏血通组(C组),14 d后处死动物,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后肢腓肠肌VEGF的表达,并于显微镜下观察毛细血管数.结果 A组未见VEGF的表达,C组较B组VEGF表达增加明显(P<0.05),毛细血管教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以促进糖尿病后肢缺血大鼠腓肠肌中VEGF表达增加,促进毛细血管生成,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疾病临床表现中少见的是胫前黏液水肿(pretibialmyxedema,PTM),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症状主要发生在胫前、足背甚至足趾,使皮肤浸润性皮损改变,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因其副作用少、价格便宜等优势成为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目前使用的长效糖皮质激素药效起效慢,并且易复发。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糖皮质激素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能减少复发,长时间缓解病痛才是该疗法的关键。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们随机采用复方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PTM33例,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背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影响患者神经、心血管、内分泌等多系统,近年来我国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有关重庆地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少见。目的调查分析重庆地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6—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2个城市社区和2个行政村,共2 663人。由培训合格的医生和技师完成本次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压及心率]和代谢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酸(UA)、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尿碘浓度(UIC)]。重庆地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83人因资料不全被剔除,最终调查2 480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病率为11.9%(296/2 480),其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86例、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0例。(2)不同性别、年龄、收缩压(SBP)、TC、LDL、UA、FBG、TPOAb、TgAb及UIC受试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舒张压(DBP)、心率、TG、HDL、HbA1c受试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HDL、TgAb是重庆地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按照年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SBP、TPOAb、UIC是重庆地区18~44岁人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性别和HDL是重庆地区45~64岁人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无自变量进入重庆地区≥65岁人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重庆地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病率较高,主要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别、年龄、HDL、TgAb是重庆地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不同年龄段人群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影响因素不同,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会造成机体系统性损伤,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严重感染.感染时宿主反应失调可导致脓毒症,其病情凶险,患者常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随着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的急剧上升,糖尿病合并脓毒症的患者数量也快速增加.因此,增加对这2种疾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认识对临床救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迫切性.本文就糖尿病与脓毒症在流行病学、总体结局、系统损害及发病机制4个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亲水性敷料(多爱肤)和传统纱布对糖尿病足性溃疡治疗疗效。方法将53例糖尿病足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多爱肤组、壳多糖组及常规治疗组,以溃疡愈合率及平均愈合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多爱肤组愈合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壳多糖组愈合率与多爱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与多爱肤组及壳多糖组比较,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爱肤组与壳多糖组比较,平均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爱肤组可提高溃疡愈合率,缩短平均愈合时间;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与多爱肤相比较能显著提高溃疡愈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氧分压(TcPO2)与神经传导功能测定(NCS)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2年1-7月年龄匹配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381例,根据NCS是否异常以及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症状分为4组:1组(有NCS异常,无DPN症状)129例、2组(无NCS异常,有DPN症状)50例、3组(有NCS异常,有DPN症状)122例、4组(无NCS异常,无DPN症状)80例,其中1、3组为DPN组,2组为疑似DPN组,4组为无DPN组.分析TcPO2立位、卧位、立卧位差值等33项指标的组间差异以及TcPO2与NCS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无DPN组比较,DPN组、疑似DPN组TcPO2立位、卧位值降低,立卧位差值增高(P<0.05).TcPO2立位值与NCS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等26项参数均相关(P<0.05),TcPO2卧位值与除F波最短潜伏期以外的25项参数相关,TcPO2立卧位差值则与其中11项参数相关(P<0.05).结论 TcPO2与NCS有很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DPN的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抑制前列腺凋亡反应因子-4(prostate apoptosis response-4,Par-4)的表达,观察并探讨Par-4对高糖 高脂干预的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胰岛β细胞株NIT-1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Par-4阻断组、高 糖高脂干预组、高糖高脂+Par-4阻断组,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Western 印迹检测各组细胞Par-4和葡萄糖调节 蛋白(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凋亡率为(3.14±1.08)%]比较,高糖高脂干 预组胰岛β细胞凋亡率[(33.82±3.15)%]明显增加,Par-4和GRP78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 糖高脂干预组比较,高糖高脂+Par-4抑制组细胞凋亡率[(18.34±2.11)%]明显下降,Par-4和GRP78表达明显下降,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抑制Par-4表达可改善高糖高脂诱导的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了β 细胞内质网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脏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住院的糖尿病患者274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60岁,94例)和B组(≥60岁,180岁).记录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病程、射血分数(EF)、左心室缩短分数(FS)、舒张末期左室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与各阳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身高、体重、空腹血糖、血脂、血压、EF和FS无显著差异;B组LVMI、RWT、超敏C反应蛋白和TNF-α均较A组明显增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病程、超敏C反应蛋白、TNF-α与糖尿病患者RWT、LVMI密切相关.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和TNF-α可有效的在早期预警糖尿病心脏病变的病理改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