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心理分析及心理指导患者更好地进行纤维支气管检查。方法选择60例进行检查,患者随机分常规组和指导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按支气管镜检查护理常规进行;指导组在按规检查的基础上由内镜室护士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在行气管镜检查前、中、后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结果在检查过程中指导组患者生命体征较常规组稳定;指导组发生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充分术前准备和医护配合默契,护士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密切监测病情以及避免气道黏膜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插管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在研究免疫抑制剂—醋酸氢化考的松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时,发现氢考能深刻地抑制免疫应答。例如给小鼠一次皮下接种5mg 氢考,可引起血液中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大幅度下降,中性粒细胞先低后高,由 PHA 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极度减低等。这种情况可持续至少2周。与此同时,小鼠对条件致病菌如白色念珠菌的易感性显著升高。为了探讨免疫抑制剂是否会抑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3)和对照组(n=23)。治疗组患者接受柳氮磺吡啶2.5g+中药煎剂葛根芩连汤加减100mL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柳氮磺吡啶2.5g+0.5%甲硝唑100mL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为每晚睡前1次,15d为1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便常规及内镜下黏膜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60.9%,两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7例复发,治疗组2例复发,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葛根芩连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同时费用低,患者依从性好,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镜润滑胶浆在消化内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8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0例。治疗组采用胃镜润滑胶浆口服,对照组采用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行局部喷雾麻醉,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插胃管时有无恶心、呛咳等不良反及两组间的麻醉润滑及祛泡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插胃管后心率、血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的作用时间、恶心、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润滑及祛泡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润滑胶浆可减轻插胃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降低恶心、呛咳发生率,且麻醉润滑及祛泡效果好,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柳氮磺吡啶2.5 g+中药煎剂葛根苓连汤200 ml保留灌肠,对照组患者采用柳氮磺吡啶2.5 g+0.5%甲硝唑100 ml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用药2个疗程(15 d为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2.5%、65%(U=3.697,P<0.05)。结论柳氮磺吡啶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2002-01,由内镜室与麻醉科合作,采用异丙酚作静脉麻醉后行结肠镜检查,至今共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植物血凝素(PHA)体外激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应答细胞,研究丝裂原再刺激时淋巴细胞增生反应和分泌功能的变化。PHA激活3~6d的PBMC对丝裂原再刺激的应答反应与初刺激的应答相比,结果显示:①对PHA再刺激的增生反应强度变化很大,从明显高于到显著低于初次反应,决定于激活的淋巴细胞在体外休止时间的长短;②再次激活的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量显著高于初次激活的淋巴细胞,尤以体止1d的细胞为最高;③再次激活的淋巴细胞中膜IL-2受体(mIL-2R),又称Tac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和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IL-2受体(sIL-2R)含量明显增高;④美州商陆有丝分裂原(PWM)不能诱导已激活的PBMC分泌IgG。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