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赵曙刚 《中国医药科学》2013,(1):149-150,16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探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对策及措施,预防、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方法查阅收集近两年来15余篇文章中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综合报告中的1041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1041例药品不良反应中,女性547例高于男性494例;老年人(60岁)发生例数最多为331例,占31.8%;经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为830例,占79.73%;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分别占44.09%、21.04%;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为556例,占47.16%。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是减少发生的关键,针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实施防范和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分析,了解处方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规范处方书写和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某院2012年1~12月门诊处方4080张逐一点评,分类统计基本用药指标和汇总点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2.74种,平均每张处方金额128.32元,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63%,注射剂使用率为22.54%,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98.42%,基本药物使用率为41.69%,不合格处方281张,占抽查处方数的6.89%,其中不规范处方173张,用药不适宜处方94张,超常处方14张,分别占不合理处方数的61.57%、33.45%、4.98%。结论某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规范,对存在的问题,医院还须加强管理和干预,进一步提高医师合理用药、书写处方和药师审核处方的水平,进而提高处方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院采取的干预措施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效果,为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某院2011年1~5月175份干预前的住院手术病历和6~12月181份干预后的住院手术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干预前为100.0%,干预后为97.8%(P>0.05);干预前抗菌药物选择以三代头孢菌素和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主使用率为43.4%和31.1%,干预后以第一代头孢菌素和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主使用率为51.1%和22.5%;药物选择不当由干预前的57.7%下降为19.9%(P<0.05);术前用药时机不当由干预前的85.1%下降为7.7%(P<0.05);无依据更换药物由21.7%下降为1.7%(P<0.05);术前用药时间不明确由干预前的21.1%下降为3.3%(P<0.05);术后给药时间过长干预前后分别为80.0%、71.3%(P>0.05)。结论通过制定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并强有力进行贯彻执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干预效果,对仍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尚需进一步完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