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颅内压与颅内动静脉压的相关性.方法行侧脑室置管接多功能测压表,颅内动静脉置管接有创血压监护仪.再用结扎一侧颈内动脉、人工窒息等方法致实验狗脑水肿高颅压.先后经颅内动脉、外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甘露醇,记录不同时段的颅内压、颅内动静脉压.结果脑水肿形成后颅内压、颅内静脉压逐渐上升,使用甘露醇脱水后两者又逐渐下降,二者呈正相关.颅内动脉注射小剂量甘露醇15分钟即可达到明显的降颅压效果,与外周静脉给药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内压与颅内静脉压呈正相关,与颅内动脉压无相关性.颅内动脉注射小剂量甘露醇即可达到良好的脱水效果,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形态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8例脑梗塞患者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MPV、PLT、PDW。8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急性期MPV、PDW分别为10.96±1.32、12.31±2.27,较对照组以及恢复期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数目为148.74±42.62,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恢复期(P<0.05),而恢复期与对照组无差异。脑梗塞患者的梗塞面积越大,MPV、PDW越高,大面积组较小面积组、小面积组较腔隙性梗塞组患者的MPV、PDW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动态检测MPV、PDW、PLT等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上估计梗塞范围, 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对观察药物疗效亦有帮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塞后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梗塞后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汉密尔顿评分、肝肾功能等。结果:两组治疗后各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疏肝解郁汤联合针刺组改善更加明显,P〈0.01。结论:疏肝解郁汤联合针刺能有效治疗脑梗塞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脑功能,对脑梗塞患者的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80例复发性脑出血的发病率、出血部位、易发等相关因素综合分析,阐述复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995年5月—2007年5月住院治疗的80例复发性脑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0例中有高血压病病史62例;第1次出血到第2次出血时间以半年到2年内复发率最高;复发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达5年。再出血发生于对侧68例,同侧12例。结论复发性脑出血病灶大多在首发病灶的对侧,病死率、病残率高,且再发与高血压关系密切,任何引起血压波动的原因都可能导致脑出血的再发,控制血压是防止再发性脑出血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以晕厥为表现的肺栓塞1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肺栓塞 (pneumonic embolism,PE)是指血栓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 ,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PE在我国绝非少见 ,发病率呈日益增多趋势。因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故误诊率、漏诊率及病死率较高。其中也有以晕厥为主要表现者 ,但首诊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误诊 1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5例 ,发病年龄 40~ 75岁。误诊时间发病后1d~ 3周。误诊为冠心病 5例 ,癫痫 2例 ,心肌炎 2例 ,右房粘液瘤 1例 ,扩张型心肌病 1例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1例。治疗措施 :对症、抗凝 (小剂量阿斯匹林、肝素 )、溶栓 (尿激酶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重症感染与电解质紊乱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86例老年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败血症的病情、病程、预后与血电解质的关系。结果 多器官损害组除血钾外 ,血钠、钙、氯均较单器官损害组明显降低(P <0 0 5 ) ;病程≥ 7d组 ,血钠、钙、氯均较 <7d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预后差组上述电解质也明显低于预后好组 (P <0 0 5 )。结论 老年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败血症病情、病程、预后与电解质密切相关 ,病情重、病程长者电解质紊乱更明显 ;电解质紊乱又加重病情 ,影响预后 ,治疗中一定要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脑周围池形态改变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首次检查以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主要诊断的119例病人的CT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统计分析发现中脑周围池形态改变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有相关性。结论:中脑周围池形态改变是判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度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方法按GCS分级,把159例重度颅脑损伤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度颅脑损伤80例为治疗组,没有用激素者79例为对照组。治疗组根据病情,每天用甲基强地松龙1000~3000mg,连用3~5d,对两组病患者的并发症、生命体征、GC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明显减轻脑水肿,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谭天侠  饶惠清  黄北光 《新医学》2004,35(6):349-35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5 0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 (A组 ,75例 ,应用立止血和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 )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B组 ,75例 ,西药与A组相同 ,加用中药犀角地黄汤加味联合治疗 )。疗程 7日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呕血、便血及伴随症状的改变。结果 :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71%、 89%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西药联合中药犀角地黄汤加味是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谭天侠  陈健 《新医学》2002,33(12):721-722
目的:观察钻颅抽吸液化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出血量30mL-110mL的184例患者分成2组:A组67例,意识状态Ⅲ级-Ⅴ级,采用钻颅抽吸液化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B组117例,意识状态I级-V级,采用常规内科保守疗法。结果:随访半年,采用神经功能分级法(ADL分级法)评定康复情况,A组功能恢复至I级-Ⅲ级的比例高于B组(分别为85%、29%,P<0.01),两组病死率对比显示A组(22%)明显低于B组(50%),P<0.01。结论:钻颅抽吸液化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科保守疗法,且适应证广,对高龄、全身功能差的危重患者均可施行,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