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目的研究黑色素瘤抑制性活性(Melanoma Inhibitory Active, MIA)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对比其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住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纳入本次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标记envision法测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MIA蛋白表达,探究其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癌旁细胞组织均有MIA阳性表达,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细胞阳性染色部分显示为弥漫性分布,包膜胞浆内呈现棕黄和棕褐色团块,细胞核内无分布,癌旁细胞组织阳性染色部分显示浅黄色。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组织内MIA表达和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癌旁组织细胞MIA表达均明显高于Ⅰ-Ⅱ期,且非小细胞肺癌MI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高分化非小细胞肺癌、癌旁组织细胞中MIA表达高于中分化、低分化,且非小细胞肺癌MI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MIA蛋白能够有效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转移和分化,阻断患者肿瘤内血管形成,有利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肺癌目前居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首位.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大、疼痛明显、恢复慢,随着现代胸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医疗单位报道采用该项技术治疗肺癌患者,效果良好.我院自2010年开展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以来,手术病例逐年增多,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黑色素瘤抑制性活性蛋白(MI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10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13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En Vision法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内黑色素瘤抑制性活性蛋白MIA表达进行检测,分析MIA表达和肿瘤生长、进展、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肺鳞癌组织内MIA表达和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肺腺癌、肺鳞癌肿瘤组织中MIA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P<0.05);肺腺癌、肺鳞癌Ⅱ肿瘤组织中MIA表达显著高于I期肿瘤组织(P<0.05)。结论黑色素瘤抑制性活性蛋白MI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失调,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存在相关性,说明MIA表达失调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进展过程中发挥参与作用;同时MIA表达与患者生存率有关,可将MIA作为临床评估非小细胞肺癌预后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中期因子(S-MK)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NSCLC患者120例(观察组),同期因肺部良性肿瘤住院的患者62例(肺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64例,采用ELISA法测定观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S-MK)水平,以及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的S-MK水平。结果NSCLC组(术前)S-MK水平为(285.70±20.52)pg/ml,高于肺良性肿瘤组(211.88±15.69)pg/ml和健康对照组(189.06±12.92)pg/ml(t=2.402、3.257,均P<0.01)。NSCLC组(术后1个月时)S-MK水平(218.26±10.77)pg/ml,低于术前(285.70±20.5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3,P<0.01)。结论NSCLC患者S-MK水平升高,且术后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S-MK水平可作为一种临床肿瘤标志物,为NSCLC的诊断、疗效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三孔法电视胸腔镜(VATS)技术治疗原发性气胸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采用三孔法VATS技术行手术治疗的276例原发性气胸患者资料,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手术时间(41.7 ±2.1)min;均为微量出血;中转辅助小切口手术5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拔管时间(6.7±1.2)d;术后轻度漏气27例,中度漏气9例,无重度漏气;术后继发肺不张7例,肺部感染2例,复张性肺水肿1例;术后随访(10.2±1.7)个月,复发7例,再次手术1例.结论 三孔法VATS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原发性气胸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GF-ⅠR信号通路在西妥昔单抗抗HepG2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选用浓度递增的西妥昔单抗(5~500)m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5~250)μmol/L及其抑制剂aIR3(2.5~250)μmol/L,单独或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观察IGF与aIR3对西妥昔单抗抗HepG2增殖的影响。结果细胞培养72 h后,单药西妥昔单抗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西妥昔单抗联合aIR3组增殖抑制率在相应浓度下均显著高于同浓度的西妥昔单抗组(均为P<0.01),IGF(10~250)μmol/L与西妥昔单抗(20~500)mg/mL联合组增殖抑制率均显著低于相应浓度的西妥昔单抗组(均为P<0.01)。结论 IGF-ⅠR通路可影响西妥昔单抗抗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是肝癌细胞株对西妥昔单抗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肺周围型结节病变的检出率显著增高,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逐步推广,使胸腔镜手术成为治疗肺周围型结节病变的常规方法,自2010年2月始,我院在胸腔镜治疗肺周围型结节病变时,采用术中穿刺活检冰冻切片快速细胞学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术中各项指标,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置留时间、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氧饱和度及动脉氧分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置留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孤立性肺结节(SPN)系指肺实质内直径臆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不伴有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1]。随着胸部CT检查的广泛应用,临床上的SPN患者检出率增高,大多数术前难以明确结节性质。对于直径<0.8cm的SPN患者可以门诊随访,定期复查胸部CT来动态观察结节大小变化[2]。恶性病例存在着肿瘤扩散、疾病进展的风险。如何准确判断肺部结节的良、恶性,尚无特定方法。CT引导下肺穿刺或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诊断帮助也有限,尤其对一些肿块较小、位置较深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进行活检往往是唯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大、疼痛明显、恢复慢,而现代胸腔镜肺手术技术不断成熟,其微创的优点成为临床更好的选择。近年来,我院对87例SPN患者进行胸腔镜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手汗症是指不受外界温度影响的手部汗腺异常分泌亢进的状态。Kux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取得成功,近年来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成为一种微创,便捷,安全的手术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