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在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将子痫前期拟行剖宫产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0.5%左旋布比卡因与舒芬太尼混合液麻醉;B组为0.5%左旋布比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平面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观察两组各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及新生儿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达最高平面的时间均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后的MA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牵拉痛及寒战发生的患者少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1min、5 min时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效果确切,感觉阻滞起效快,可有效减少术中牵拉痛和寒战的发生,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83例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方法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3年1月至今,已有83例老年住院患者(年龄均≥60岁),其中男性51例,女性32例,最人年龄90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74.8岁:高血压19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21例,慢性肝肾功能衰竭5例,脑血管意外15例,瘫痪者9例,支气管感染及其他1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人自控镇痛(PCA)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是早、中期)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探讨应用方法。方法4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无镇痛组23例。Ⅱ组,病人自控镇痛(PCA)加中医辨证治疗组23例。自控镇痛(PCA)液组成,上肢以静脉PCA(PCIA),配方为芬太尼10~12μg/ml加0.01%氟哌利多。下肢以硬膜外PCA(PCEA),配方为芬太尼2μg/ml加0.125%罗哌卡因加0.01%氟哌利多,持续给药4~6d。临床辨证时应注意以局部症状为主,抓住主要症状,结合西医分期进行辨证治疗。结果Ⅱ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I组,经统计学比较二者差异显著(p<0.05),Ⅱ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感消退明显优于I组,经统计学比较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病人自控镇痛(PCA)配合中医辨证治疗早?中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能快速减轻病人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从而改善病人因疼痛引起的焦虑和不稳定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具有临床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盐酸罗哌卡因分别与佐辛、芬太尼、舒芬太尼复合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9例实施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33例。Ⅰ组与佐辛相结合,Ⅱ组与芬太尼相结合,Ⅲ组与舒芬太尼相结合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手术,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后在T1(5 min)、T2(10 min)、T3(15 min)、T4(20 min)时患者的舒适度评分(BC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并记录三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Ⅰ组患者麻醉后T1、T2、T3的BCS评分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两组更低(P0.05)。结论:将盐酸罗哌卡因与佐辛相结合进行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佳,手术结束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低,能够使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电针配合颈丛麻醉施甲状腺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颈丛神经阻滞实施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甲状腺手术116例,随机选用电针麻醉为主2 7例,颈丛神经阻滞为主36例,电针配合颈丛神经阻滞53例,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效果.结果 电针配合颈丛神经阻滞心率,平均动脉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与术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意义.电针麻醉组无并发症发生,但麻醉效果不理想,肌松效果欠佳.颈丛神经阻滞组喉返神经阻滞6例,占16.7%,膈神经阻滞4例.占11.1%.电针配合颈丛神经阻滞组,喉返神经阻滞3例,占5.6%,肌松,镇痛效果佳,并发症少.结论 采用电针配合颈丛神经阻滞实施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可行走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自然分娩单胎足月初产孕妇宫缩、产程、分娩结局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遵照产妇以及家属意愿进行分组研究,其中接受常规分娩镇痛产妇为对照组(36例),接受可行走性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为研究组(44例),对两组产妇最后的产程以及镇痛效果等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研究组产妇镇痛后各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t=8.264、12.251、11.251,均P<0.05);镇痛前两组产妇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1,P>0.05);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以及第二产程时间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明显缩短(t=12.625、15.264,均P<0.05);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1,P>0.05);研究组产妇镇痛各时间点宫缩持续时间与对照组产妇相比明显较短(t=7.635、6.558、6.592,均P<0.05);镇痛前两组产妇宫缩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2,P>0....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围麻醉期参附注射液预扩容治疗在抢救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探讨参附注射液在预扩容治疗应用于急性失血性休克围术期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Ⅰ组,n=25例)和对照组(Ⅱ组,n=25例)。两组病人气管插管后行全身麻醉,Ⅰ组麻醉后即给予参附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和预扩容治疗液(指胶体液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6%贺斯或万汶)静脉滴注;Ⅱ组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其它输血、扩血管等抗休克治疗措施两组相同。监测注药后30、60、120min各时间段的血压、心率、心排血量(CO)及尿量的变化,记录两组的出血量和输液输血量。对比观察两组注药后的动脉血气变化。结果①Ⅰ组静注参附注射液和预扩容治疗液后30、60min,血压回升、心排血量(CO)回升、心率下降明显早于Ⅱ组(P〈0.05);尿量在1h和2h时与Ⅱ组有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②注药后90min Ⅰ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明显升高,与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围麻醉期参附注射液在预扩容治疗急性失血性休克中,能迅速恢复血流动力学并稳定,改善微循环和组织代谢,在促进休克的复苏,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持续输注在可行走性分娩镇痛中产妇BP、HR、SpO2、产程、胎心、宫缩的变化及缩宫素使用率及对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产妇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80例,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PCEA,并与同时未行镇痛的产妇进行比较,随机分为A、B、C组各60例,三组产妇经硬膜外腔分别注入0.075%罗哌卡因+芬太尼2.0μg/ml、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2.0μg/ml、0.20%罗哌卡因+芬太尼2.0μg/ml,于宫口开至2-3cm时,L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0.8%利多卡因,5min后给负荷量8—10ml镇痛液,确定镇痛平面,疼痛明显减轻后接镇痛泵。持续输注药液6~8ml,单次按压量3ml,间隔时间15min,宫口开全停药。结果三组产妇可行走性分娩镇痛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可行走性分娩镇痛后A、B组运动神经阻滞,在0级、1级、2级出现的例数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追加局麻复合液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分娩方式及缩宫素使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2.0μg/ml持续输注用于可行走性分娩镇痛时镇痛效果好,运动神经阻滞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