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E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探讨(附6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价值。63例梗阻性黄疸行ERCP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胆道梗阻32例,占56%;良性梗阻25例,占44%。胰胆管未显影6例,插管成功率为90.5%。外科手术治疗的33例ERCP诊断与术后诊断比较,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为100%,对肿瘤诊断符合率77.8%。主要是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及壶腹周围癌等,ERCP用于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可提供很有价值或决定性诊断资料,本文对梗阻性黄疸行ERCP检测并与术后诊断进行对比,探讨其对病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院从1990年5月~10月使用EGG-2B型双导胃电图仪检查有上消化道症状者228例。对其中99例作了胃镜(少数为钡餐)对照,两者相符的83例,总符合率为83.83%,与国内一些报道近似。以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较高,为(12/14)84.7%;慢性浅表性胃炎(24/31)77.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符合率较低,胃镜与钡餐诊断36例,胃电图仅诊断24例,占66.7%;十二指肠炎符合率(12/15)80%;胃溃疡符合率(5/6)83.3%,胃癌符合率(2/3)16.6%,复合性溃疡等符合(4/5)80%。按实用价值分析,对各种胃病的准确性达86%以上,特异性达90%以上,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诊断率较差(66.7%),其余亦达  相似文献   
3.
中晚期食管癌支架治疗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中晚期食管癌支架治疗的因素.方法:对1996年8月~2000年7月收住我科的73例不可切除或拒绝手术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合并严重狭窄患者,用Savary探条扩张器将狭窄部位扩张至12.8mm,再经内镜观察,准确测定病变部位和长度,从而选择合适的支架,经引导钢丝置入自膨式支架.术后辅以内放疗或热疗.结果:73例癌性狭窄患者中,42例术前未经外放射等任何治疗,术中支架均一次顺利成功置入,成功率为100%(42/42).术后并发症少.而术前已行外放射治疗的31例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为29%(9/3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的并发症有:术后大出血,持续严重胸痛,食管气管漏,支架扩张不良和支架移位再狭窄.已行外放射治疗组的支架置入成功率明显低于未放射组(P<0.01),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外放射治疗明显降低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的成功率,而增加术后并发症.建议对中晚期食管癌合并狭窄患者的治疗,可先行支架置入,以提高患者对放射治疗或热疗的敏感性与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结石的关系探讨(附16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憩室在胆结石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的167例患者,其中合并乳头憩室31例(憩室组),无合并乳头憩室136例(非憩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胆结石的发病率、结石发生部位及结石成分方面的差异。结果 本组167例患者中,合并乳头憩室31例,占18.56%。憩室组平均年龄62岁,明显高于非憩室组的52岁(P<0.01),且憩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本组发现的86例胆结石患者中24例合并十二指肠憩室,胆结石并憩室发生率27.9%;而非结石组81例中仅7例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占8.6%。结石组并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结石组(P<0.05)。本组中乳头旁憩室胆结石发生率(100%)明显高于乳头周围型憩室者(46.2%),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头旁憩室患者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且结石成分主要为胆色素结石。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胆结石发病率显著增高,且主要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欣皮固C型导管固定装置预防留置尿管引流期尿道损伤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采用常规方法置入导尿管,气囊注入10~15mL灭菌注射用水内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欣皮固C型导管固定装置将导尿管与尿袋引流管连接处固定于患者大腿前方1/3处,观察两组的尿道损伤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尿道损伤发生率为11.43%,低于对照组的2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尿道损伤程度比较,观察组中Ⅰ度损伤6例、Ⅱ度损伤2例、Ⅲ度损伤0例;对照组分别为10、7、2例,两组各损伤程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欣皮固C型导管固定装置对导尿管进行外固定,可有效减少留置导尿引流期间尿道损伤的发生率,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强化ICU护士导管相关性感染循证护理培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开展ICU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循证护理培训教育的成效。方法以2007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为培训教材,并以此为导向设置课程,对18名ICU护士进行培训,采用自行设计的评价量表评价培训前后护士的认知和行为变化。结果培训后护士的认知和行为水平较培训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循证护理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的认知和行为水平,使护理质量内涵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及致残性疾病,其预后与治疗时机、方法密切相关,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超早期溶栓是指在发病6小时内经头颅CT或MRI排除脑实质出血、严重广泛的半球梗死,针对脑主要供血动脉的血栓闭塞引起的脑梗死所采取的溶栓治疗方法[1].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但随之可能带来术后脑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2].因此,护理上把握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我科于2008年3月对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6~1999年共诊治急性肌紧张不全患者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5~62岁.均为急性发病,表现为闭口不能,舌缩不回去,流涎,眼睑肌肉紧张,面部肌肉紧张,头向一侧或向后上、后仰、扭转.一侧肩胛肌活动不灵活等以面肌及颈项部为主要症状的6例,表现为单个肢体的7例,兼有面部及肢体的混合型者为4例.所有患者由于局部肌肉僵硬、伸屈肌不能协调,可能伴有进食水不便、局部肌肉酸痛不适.个别病例可有肢体的感觉过敏.多数患者伴有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等情绪反应.其中14例有口服或肌注胃复安(甲氧氯普胺、灭吐灵)药物史,用药2~7天,平均2.7天.3例经头颅CT证实为基底节区小梗塞灶.  相似文献   
10.
吞咽障碍是当前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及后遗症,是治疗中的难题,患者往往因不能正常饮食最终耗竭而死.笔者采用冷热交替法治疗重度吞咽障碍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