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白内障不同的手术切口对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186 只眼老年性、并发性、发育性和无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行ECCE(CCC) 加IOL。切口为11 m m ,隧道6 m m 及反眉状5 .5 m m 巩膜切口,手术后1 wk ,1 m o ,3 m o 进行视力和屈光检查与比较。结果 随着手术切口的缩小和手术切口的改进,角膜散光明显减少,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提示反眉状隧道式白内障摘出术IOL 术具有有效控制术后散光,全面重建视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评估圆锥角膜患者角膜交联手术前后的客观视觉质量。方法:收集2015-01/07患有进展期圆锥角膜而进行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手术的患者病例资料。利用双通道系统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6 mo 患者的客观散射指数( OSI)、对比度视力( VA)、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 MTF cut off)和斯特列尔比( SR)。结果:共收录患者13例16眼。术后6 mo裸眼视力、最佳矫治视力、屈光度、Sim-k平均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前节分析仪非侵袭平均泪膜破裂时间( NI Avg-BUT)比术前相比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术后6mo时的MTF cut off、Strehl Ratio、OSI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泪膜分析平均 OSI ( tear film analysis mean OSI)比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交联手术没有使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受到影响,但对术后6 mo的泪膜稳定性有轻度影响,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4.
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普遍开展和手术技巧的提高,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适应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合并瞳孔异常白内障者植入人工晶体术后易出现眩光、晶体偏位、瞳孔挟持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了患者视力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自1995年以来,我科对28例37眼瞳孔异常的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及瞳孔成形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再次LASIK治疗LASIK术后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因LASIK术后近视患者40例(80眼),进行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再次行LASIK,术后予以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术后6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眩光CSF,并与术前相比较.结果 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为1.07 ±0.11较术前0.10 ±0.05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屈光度为(-0.23 ±0.54)D较术前(-2.37±0.77)D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高阶像差为0.52±0.18与术前0.50±0.1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SF在6.0c·d-1对数为1.80±0.11比术前1.62 ±0.12显著改善(P<0.05);在18.0 c·d-1对数为1.25±0.08,比术前0.91±0.09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眩光CSF在18.0 c·d-1对数为1.02±0.09,较术前(0.55±0.08)显著改善(P<0.05).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再次LASIK可安全有效地治疗LASIK术后近视.  相似文献   
6.
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Phacoanaphylacticglaucoma)是由于晶体物质过敏所引起的眼内炎导致房角损害从而继发的青光眼。临床上报道较少,现将我科自1994年5月至1999年4月所遇到的15例(23眼)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  相似文献   
7.
一、临床资料共3例3眼,男1例,女2例;2例为先天性白内障,1例为老年性白内障。3例分别在当地医院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病人时有眼红及眼部不适感,3个月后开始出现视力下降,伴有异物感、流泪等刺激症状。分别于术后半年至2年来我院就诊。视力...  相似文献   
8.
申华  李军  董坤峰 《河北医药》2016,(8):1184-1186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矫治屈光不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医院接受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的患者中,选取300例(600眼)患者,按照近视程度分为3个组,即低度组、中度组、高度组,每组100例(200眼)。3个组都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方法进行矫治。手术前、手术后3个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指标进行对比,包括屈光度指标及眼压值指标、眼角膜厚度指标。结果通过治疗,手术后3个组患者的屈光度指标及眼压值指标、眼角膜厚度指标均有明显改变( P <0湝.05),眼压值指标下降,眼角膜厚度变薄,应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方法矫治近视,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手术前患者屈光度及眼压值、眼角膜厚度指标与手术后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低度组患者手术前屈光度为(-1.95±0.63),眼压值为(16.1±2.2)mm Hg,眼角膜厚度为(542.3±12.2)mm,手术后屈光度为(-0.63±0.10),眼压值为(12.2±2.1)mm Hg,眼角膜厚度为(468.1±32.3)mm;中度组患者手术前屈光度为(-4.4±0.84),眼压值为(16.0±2.4) mm Hg,眼角膜厚度为(459.3±28.1) mm;手术后屈光度为(-0.68±0.11),眼压值为(10.9±1.4) mm Hg,眼角膜厚度为(459.3±28.1) mm;高度组患者手术前屈光度为(-7.75±1.33),眼压值为(17.2±2.3)mm Hg,眼角膜厚度为(542.3±28.3)mm,手术后屈光度为(-0.62±0.13),眼压值为(9.1±3.2)mm Hg,眼角膜厚度为(447.4±45.3)mm。结论临床应用准分子激光矫治屈光不正,疗效确切、安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方法,对治疗低度、中度、高度不同程度的近视眼患者,均能收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董坤峰  张印博 《眼科》2012,21(1):65-68
 目的 观察去瓣机械法上皮下准分子屈光手术(Epi-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短期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08年4月至2010年11月邢台市眼科医院连续行Epi-LASI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213例,其中术中去除角膜上皮瓣者(去瓣组)110例,保留角膜上皮瓣者(传统组)103例。方法  回顾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屈光状态以及术后疼痛程度、Haze发生率、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 术后疼痛程度、Haze发生率、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结果 术前等效球镜度去瓣组与传统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t=1.62,P=0.11)。术后去瓣组上皮愈合时间(3.51±0.48天)比传统组(4.91±0.68天)快(t=17.25,P=0.0000)。去瓣组术后第3天和第5天疼痛程度比传统组轻(Z=11.89,P=0.000;Z=10.34,P=0.000)。术后6个月等效球镜两组无差别(t=17.25,P=0.21)。术后6个月去瓣组Haze发生率(2.0%)低于传统组(9.6%)(Z=2.06,P=0.04);两组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t=-8.05,P=0.00;t=-8.92,P=0.00)。术后6个月眩光对比敏感度在高频区(18cpd)去瓣组(1.21±0.13 )优于传统组(1.15±0.12)(t=2.18,P=0.03)。结论 去除角膜上皮瓣可以加快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的恢复,缩短疼痛时间,减少Haze形成,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眼科,2012,21:65-6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在青少年角膜外伤后散光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术后立体视的变化。方法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角膜穿通伤后稳定1年以上,瘢痕在瞳孔区以外的散光38例38眼,术前散光-1.25~-5.25D,随访1年以上,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裸眼视力均在0.1以下,术后均在0.3以上,术后12个月在0.8以上者81.58%,且全部获得了远近立体视。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青少年的角膜穿孔伤术后的散光疗效令人满意,可使患者立体视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