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刘翠霞  吴基良  江南  贾贝  毛洪涛  江涛  董伟杰 《医药导报》2004,23(10):0715-0717
目的:研究甘露醇对小鼠和家兔外周血清胆碱酯酶的影响。方法:取小鼠36只、家兔32只均随机平分为4组。A组给予2.5%敌百虫500 mg·kg 1,小鼠用腹腔注射,家兔用耳缘静脉注射;B组给予20%甘露醇200 mg·kg 1,iv,C组给予10%甘露醇100 mg·kg 1;D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iv。A组于给药10 min,其他组静脉注射30 min后,采血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B、C组的小鼠、家兔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低于D组,但高于A组。结论:甘露醇可抑制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但抑制作用低于敌百虫。  相似文献   
2.
胸椎结核不同部位脓肿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不同部位脓肿的形态特点,为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1993~2002年我院收治的胸椎结核患者 215例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不同部位的脓肿形态. 结果胸椎结核有87%合并椎旁脓肿或流注脓肿,并且其形态、部位、大小和流注方向各异,各具其相应的临床意义. 结论脓肿是胸椎结核的一大临床症状和体征,其形态、大小和流注部位与胸椎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周围组织和病情的轻重紧密相关;同时也是鉴别诊断的要点,正确了解它对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围手术期特点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12年12月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脊柱结核合并系统性红斑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14例,胸椎结核10例,腰椎结核5例,胸腰椎结核4例。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3例,D级9例,E级5例。19例患者均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10例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肾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所有患者均有手术适应证并手术清除病灶。14例采用后路椎板切开减压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术,5例采用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术。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个月,围手术期均无狼疮活动,4例刀口出现积液等,经切开引流换药后愈合佳;1例停药1年后复发,脓肿再次形成,经调整抗结核药物并二次手术后愈合,1例因骨质疏松内固定松动取出内固定。末次随访植骨均获融合,末次随诊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C级1例,D级3例,E级15例。VAS评分由术前(8.1±1.2)分到末次随访(2.4±0.8)分,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结核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其他疾病相应处理,术中及术后3天内需要加大激素用量,可以耐受手术治疗。如结核药物使用规范、合理、手术入路选择合理,病灶清除、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可以对脊柱结核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简称H37Rv株)和卡介苗菌株(简称BCG菌株)分别感染巨噬细胞后,各感染组巨噬细胞内铁蛋白(Fn)和铁转运蛋白(FPN)表达量及其时相性变化。方法分别用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和BCG菌株感染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株,于感染后1、6、12、18、24 h,应用ELISA检测各组感染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Fn和FPN的含量;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述时间点各组感染巨噬细胞内Fn的表达量。结果不同菌株感染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内Fn随处理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感染1 h,正常对照组Fn的表达高于H37Rv组和BCG组;感染6 h,感染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感染12 h,H37Rv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18 h和24 h,H37Rv组>BCG组>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PN的表达量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37Rv组、BCG组FPN的表达均呈现较低水平,为H37Rv组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胡桃醌通过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调控口腔鳞癌Tac8113细胞增殖和凋亡。方法:体外培养口腔鳞癌Tac8113细胞,分别给予终浓度为0,5,10,20μmol·L^-1的胡桃醌,继续培养24 h,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OS)水平,同时检测Tac8113细胞中p38、p-p38、JNK、p-JNK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予胡桃醌处理后,Tac8113细胞增殖率降低,Tac8113细胞凋亡率和ROS水平增加(P<0.05),且随着胡桃醌剂量增加,细胞增殖率、凋亡率和ROS变化越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予胡桃醌处理后,Tac8113细胞p38和JNK蛋白表达变化不显著(P>0.05);p-p38、p-JNK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且随着胡桃醌剂量增加,增加越显著(P<0.05)。结论:胡桃醌可能通过激活p38/JNK MAPK信号通路来诱导Tac8113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抑制Tac8113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骨关节结核病灶中脓液、干酪、肉芽及死骨组织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及结核分枝杆菌BACTEC MGIT 960(简称“MGIT 960”)培养、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PCR检测的联合阳性率.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明确诊断为骨关节结核的患者50例,通过手术获取病灶中的脓液(50份)、干酪(42份)、肉芽(48份)及死骨组织标本(43份),分别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GIT 960培养及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比较4种组织标本的培养阳性率,计算2种培养方法的联合阳性率;对脓液标本单独通过PCR方法进行了阳性率检测;计算脓液标本3种方法的联合阳性率.结果 4种标本MGIT 960培养的阳性率依次为:死骨组织(41.9%,18/43)>脓液(40.0%,20/50)>肉芽(33.3%,16/48)=干酪(33.3 %,14/42);4种标本改良罗氏培养阳性率依次为:肉芽(20.8%,10/48)>脓液(20.0%,10/50)>死骨组织(16.3 %,7/43)>干酪(14.3%,6/42);脓液的PCR检测阳性率为48.0%(24/50).MGIT 960和改良罗氏培养2种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方法的联合阳性率为50.0%(25/50),而PCR检测、MGIT960和改良罗氏培养3种方法的联合阳性率为68.0(34/50).结论 骨关节结核患者,应尽可能选择多种标本以提高培养阳性率.MGIT 960培养可以作为首选的细菌学诊断方法,但如果再联合使用改良罗氏培养和PCR扩增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检出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颈椎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4例颈椎结核患者的X线片、CT及MRI检查。对结核病变部位累及椎体数量及分布情况、椎体的改变情况(骨质破坏的方式、骨质缺损高度)、病变椎体的椎间隙改变情况等进行分析,同时对于椎管的改变和椎旁软组织的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对于颈椎生理弧度的变化,如存在后凸成角畸形,则测量其Cobb角的度数,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软件SPSS 19.0)研究Cobb角与病变椎体前缘骨质缺损高度、病程时间的相关性,并计算相关系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颈椎结核累及单个椎体者1例,占1.2%(1/84);累及相邻2个椎体者63例,占75.0%(63/84);累及3个及以上椎体者20例,占23.8%(20/84);伴附件受累者13例,占15.5%(13/84),未见附件单独受累。84例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均有改变。其中64例颈椎生理前曲表现不同程度的减小,占76.2%(64/84);20例颈椎或颈胸椎表现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占23.8%(20/84);后凸畸形患者Cobb角范围12°~82°,平均(29.0±19.6)°。Cobb角与病变椎体前缘骨质缺损高度、病程时间显著相关(r=0.752~0.96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6例椎体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占90.5%(76/84);8例椎体未见明显骨质破坏,仅MRI上有信号改变,占9.5%(8/84)。72例椎间隙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占85.7%(72/84);12例椎间隙未见狭窄,占14.3%(12/84)。39例患者椎管变形,硬膜囊、神经根受压,占57.4%(39/68);临床上伴有瘫痪症状者23例,占27.4%(23/84),其中有12例病变累及颈胸段椎体(C7~T1),占52.2%(12/23)。76例表现为椎旁软组织肿胀,占90.5%(76/84),其中28例表现为单纯椎旁软组织肿胀,占36.8%(28/76);48例脓肿形成,占63.2%(48/76)。 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于颈椎结核的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明确病变侵及范围和程度,了解病变所致的颈椎形态变化,指导临床制订治疗规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DLEU1)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保存的98例OSCC组织及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DLEU1表达。分析lncRNA DLEU1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M法绘制不同lncRNA DLEU1表达OSCC患者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OSCC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 结果OSCC组织中lncRNA DLEU1表达(1.863±0.572)高于癌旁组织(1.058±0.211)(t=13.058,P<0.001)。lncRNA DLEU1表达与OSCC患者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中位随访26个月,lncRNA DLEU1≥1.863生存率为61.22%,低于lncRNA DLEU1<1.863的79.59%(Log-rank χ2=4.819,P=0.028)。TNM分期Ⅲ~Ⅳ期(HR=4.612,95%CI:1.482~11.352)、淋巴结转移(HR=4.370,95%CI:1.442~10.246)、lncRNA DLEU1≥1.863(HR=4.231,95%CI:1.350~10.260)是O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 结论OSCC组织中lncRNA DLEU1高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可能成为新的OSCC诊治和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病灶治愈型截瘫39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治愈型截瘫的诊断标准、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本院确诊为脊柱结核病灶治愈型截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39例中有3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9例完全恢复,10例部分恢复,4例无变化,1例加重;未手术5例均无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结核病灶治愈型截瘫是结核治愈后的晚期并发症,有其本身的特性,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髂骨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结核的治疗过程中脊柱不稳是临床骨科医生最关心的,也是最不好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内固定器械和临床的大胆应用,脊柱结核术后不稳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腰骶椎结核手术又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最难的部位之一,另外重建局部脊柱稳定性也是最不理想的。近2年来我们借助ISOLA髂骨钉通过同腰椎椎弓根钉连接对6例腰骶椎结核合并脊柱不稳的患者给予结核病清植骨同时给予髂骨钉内固定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