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前后心脏形态变化。方法对 1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起搏治疗前及术后6、12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测定X线心胸比率 ,并对临床表现进行随访。结果起搏治疗前后心脏形态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起搏治疗术后 6及 12个月扩大的心脏逐渐恢复正常 ,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患者宜及时选择起搏治疗。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术可以导致血栓栓塞 ,属其并发症的一种。本文报道 1例射频消融治疗心房扑动术后发生的肺栓塞。患者男性 ,73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扑动而入院行射频消融术。入院心电图为心房扑动 ,4∶1房室传导。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轻度增大 ,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减退。入院半年前曾患右侧脑栓塞。射频消融术历时 3h ,反复线性消融下腔静脉 三尖瓣环峡部 ,未能终止心房扑动 ,最终心房快速起搏转为心房颤动 ,并放置临时起搏导管。术后 10h患者感心前区隐痛 ,呼吸困难伴咳嗽 ,鲜红色血痰。听诊两个肺呼吸音低。心电图为心房颤动 ,I导联S…  相似文献   
3.
范标 《临床内科杂志》1997,14(6):322-322
目前肌酸磷酸激酶(CK)及CK-MB检测开展较普遍,但对其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价值尚缺乏全面认识。我们采用免疫抑制法对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CK、CK-MB进行检测计算CK-MB/CK值,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对象:60例病毒性心肌炎为我院1994年2月~1996年2月内科门诊和住院确诊患者,诊断依据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标准(198年标准),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4~59岁,平均用.26士5.42岁。正常对照组52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20~58…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23例,并与西医一般疗法治疗122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245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均符合1994年感染会议制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3例中男81例,女42例;年龄18~50岁,平均253岁;病程9~28日,平均103日。有胸闷、心悸、气短、乏力90例次,低热38例次;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42例,室性期前收缩40例,房性期前收缩28例,房性并室性期前收缩13例…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3岁。因反复胸闷、心悸30年,加重1周于2001年7月28日入院。患者30年前始有反复胸闷、心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曾两次作阿托品试验(+),拟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有时自服阿托品治疗。1周前活动时突然心悸加剧,黑朦,心电图示心房扑动(房扑)(4:1),予“西地兰”治疗后症状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半年前有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 ,以探讨其在 CHF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1 ) CHF组 :选择住院的 CHF患者 40例 ,男 2 5例 ,女 1 5例 ,年龄 2 8~ 76岁 (平均 48± 1 2 )。心功能分级 (按 NYHA分级 ) : 级 8例 , 级 2 1例 , 级 1 1例。病因 :扩张型心肌病 9例 ,冠心病 9例 ,高心病 3例 ,风心病 1 2例 ,肺心病 2例 ,心肌炎 3例 ,肥厚性心肌病 2例。均排除甲状腺疾病 ,未服用影响甲状腺的药物。 (2 )对照组 :健康体检者2 5例 ,男 1 6例 ,女 9例 …  相似文献   
7.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敏C 反应蛋白 (HS 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危险分层意义 ,并通过对ACS患者进行他汀类药物干预随访 ,以减少冠脉事件。方法 :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 4 5例ACS患者和 6 2例非ACS患者HS CRP含量。并对ACS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他汀类药物治疗组 (2 2例 )和常规组 (2 3例 ) ,测定治疗前后 8周血清HS CRP含量。结果 :ACS组患者HS CRP浓度显著高于非ACS组 (P <0 .0 1) ,且浓度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有相关性。ACS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8周后HS CRP浓度下降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血清HS CRP浓度与ACS病变程度有良好相关性 ,可作为一种新的危险因子应用于ACS危险分层评估。他汀类药物可阻止ACS患者冠脉病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使起搏电极难以通过头静脉与腋静脉的结合部位进入锁骨下静脉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方法 :利用 Seldinger原理采用导引钢丝技术经头静脉送入扩张管和鞘管通过头静脉与腋静脉的结合部位进入锁骨下静脉 ;结果 :采用该技术前 5例因起搏电极不能通过头静脉与腋静脉的结合部位进入锁骨下静脉的患者均放弃头静脉路径 ,进尔需寻找其他可利用血管 ;采用该技术后 12例相同患者经治疗 ,10例 (83.3% )成功 ,2例因头静脉过细而利用其他血管 ;结论 :采用改良 Seldinger技术治疗心脏起搏电极通过头静脉与腋静脉的结合部位进入锁骨下静脉困难的患者方法简单、取材便利、无明显副作用且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法治疗老年缓慢心率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老年缓慢心率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温阳活血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消心痛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为1个疗程,观察心率及症状变化。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显效率69.05%;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显效率54.17%。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与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阳活血法对老年缓慢心率失常的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QT间期离散度预测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值在预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发生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程序刺激法诱发室速 ,比较室速诱发成功组 (室速组 )和室速诱发未成功组 (非室速组 )体表心电图QTD值的改变并与心室晚电位 (VLP)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 室速组QTD明显大于非室速组 [(76± 34)ms和 (49± 2 3)ms,P <0 0 1];QTD≥ 70ms预测室速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VLP阳性 (6 6 7%和 5 0 0 % ,P <0 0 1;72 7%和 6 4 7% ,P <0 0 5 ) ,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和VLP阳性相似 (91 4 %和 94 3% ,P >0 0 5 ;88 9%和 90 0 % ,P >0 0 5 ) ;如将QTD≥ 70ms和VLP阳性结合起来考虑则可获得较单一指标满意的预测价值。结论 QTD≥ 70ms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室速发生的一项简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