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红穿破石中大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选用EclipseXD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5nm。结果大黄素在0.0063~0.063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2.0%,RSD=1.58%(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红穿破石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冬虫夏草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CNKI、PubMed、Drugbank、Stitch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平台检索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筛选肿瘤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冬虫夏草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关键靶点构建网络互作(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基因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和Pymol软件对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得到冬虫夏草22个化合物,86个抗肿瘤共同靶点,主要包括环加氧酶(PTGS)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G)、胱天蛋白酶3(CASP3)、JUN基因等关键靶点。GO分析与KEGG通路结果显示,冬虫夏草抗肿瘤涉及到多种生物学过程以及PPAR、花生四烯代谢、5-羟色胺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将关键化合物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提示冬虫夏草抗肿瘤可能的前5个主要活性成分11,14-二十碳二烯酸、花生四烯酸、黄豆黄素、胆甾醇和豆甾醇与关键靶点PTGS2、PTGS1、PGR、HMGCR和CNR1均能自发结合。结论 初步探讨了冬虫夏草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及相关通路,发现冬虫夏草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抗肿瘤,为后期实验验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鹿蹄草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h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50:50);检测波长:370nm。结果槲皮素在0.092~0.46P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24%,RSD=0.70%。结论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有效测定鹿蹄草药材中槲皮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 Linn.对消化不良的潜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文献和SwissTargetPredicted数据库收集成分和靶点信息,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疾病靶点,利用软件R 4.2.1中Venndigram包构建韦恩图,获得布渣叶和疾病的共同靶点;将得到的共同靶点通过软件R 4.2.1做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通过STRING网站和Cytoscape 3.9.2做PPI分析得到核心靶点;利用Cytoscape 3.9.2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获得核心成分,将获得的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利用Mastro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出154个靶点,核心靶点主要有蛋白激酶B1(Akt1)、细胞肿瘤抗原(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白细胞介素-6(IL-6)、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肿瘤坏死因子(TNF),布渣叶改善消化不良可能通过正向调节酶活性、伤口愈合、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调控等生物过程,与磷脂酰激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靶点与相对应的核心成分有比较稳定的对接,其中紫云英苷与SRC有强烈的对接活性。结论 布渣叶中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来调节胃肠动力、修复胃肠黏膜屏障、抑制肠道炎症反应以发挥药效,可为后续进一步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冠心丹参胶囊[1]系2000年版冠心丹参片[2]的改制剂型.本研究除了在剂型上有所变化,在制剂工艺上也有改进,即对三七进行了有效部位的提取,降香油进行了包合[3].改制的冠心丹参胶囊,以主要有效成份丹参酮ⅡA为检测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平均含量为每粒0.53mg.  相似文献   
6.
红穿破石又名血风藤、铁牛入石、青筋藤,为鼠李科植物翼核果Ventilago leiocarpaBenth.的干燥根和老茎,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1]。具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的作用,特别是对泌尿系统结石具有特殊功效,民间常用于尿路感染、急慢性肾炎、肾结石的治疗,现已有多个制药厂家把其作为治疗结石症的重要组方。据文献报道,其主要成分含有大黄素、大黄素甲醚、1,2,4,8-四羟基-3-甲基蒽醌、翼核果醌-Ⅰ、翼核果素等[2]。而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保肝利胆、延缓肾衰等药理作用[3]。有关红穿破石的成分测定尚未见有文献报道,本实验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丁香茄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该药材的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00 nm,进样量10μL,分析丁香茄子的HPLC图谱,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相似度,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方法学考察显示丁香茄子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可满足指纹图谱分析的需要;指纹图谱中呈现14个共有峰,10批广西地区的丁香茄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果在0.70以上,表明广西不同产地丁香茄子的质量差异较大,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丁香茄子分成三类,显示产地和采集时间与药材的质量相关。结论:建立的丁香茄子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快速、简便,能够全面反映丁香茄子的生物碱化学成分信息,可用于丁香茄子的质量评价;玉林和桂林采集的丁香茄子质量较佳,可以作为丁香茄子来源产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广西不同地区朱砂根的根和茎中岩白菜素含量的研究,对其药用部位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不同部位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不同部位的主要成分岩白菜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同一株朱砂根中根和茎成分基本一致,而且茎中的岩白菜素含量大于根,叶中的岩白菜素含量最低。结论朱砂根的茎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生新发胶囊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生新发胶囊中的制何首乌、补骨脂、天麻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新发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TC-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320 nm。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0.05~0.50μg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8%,RSD=0.39%。结论该方法可行,结果准确,可用于生新发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鹰不扑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选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0.2%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5.4%,RSD=0.67%(n=6),线性范围为0.059~0.59μg,r=0.9998。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鹰不扑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