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检测含有强毒赖型钩体OmpL1外膜蛋白基因的 2个重组质粒pBC OmpL1和pcDNA3 OmpL1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及其作为DNA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效果。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 ,以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 ,通过抗性标志筛选稳定转染入质粒的细胞 ,RT PCR和Westernblot检测被转染细胞OmpL1基因的表达情况。然后 ,将重组质粒以肌注法免疫BALB c小鼠 ,每 2周 1次 ,共 3次 ,ELISA检测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结果 RT PCR结果显示 ,重组质粒转染组在约 1kb处出现特异的扩增带 ;Westernblot检测显示 ,重组质粒转染组总蛋白样品在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33.5× 10 3 处出现特异的蛋白带 ,而空质粒载体转染组均没有此相应的DNA或蛋白质条带。两质粒第 2次免疫小鼠 2周后 ,10 0 μg重组质粒pBC OmpL1和pcDNA3 OmpL1DNA免疫组产生了效价为 1 196 83的高滴度抗体 ,注射 5 0 μgpcDNA3 OmpL1+5 0 μgpcDNA3的小鼠产生滴度为 1 6 5 6 1较高的抗体 ,第 3次免疫 2周后 ,抗体水平下降。结论 两重组质粒者均能在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钩体OmpL1蛋白质 ,以其免疫小鼠后 ,均诱导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 ,其效价与全钩体疫苗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莱姆病血清学诊断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研制提供靶抗原。方法 采用 377型 DNA自动测序仪对莱姆病螺旋体重组质粒 p BX1的插入片段进行 DNA序列测定 ,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然后将重组质粒 p BX1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 ,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1重组质粒 p BX1插入片段大小为 477bp,其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 p83基因全序列相应区段相比较仅有一个碱基的变异 ,2成功绘制了该插入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谱 ;3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后获得了 2 9kd的融合蛋白 ;4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能与莱姆病多价抗血清呈强阳性印迹反应。结论 该研究成功地对莱姆病螺旋体 83kd抗原蛋白特异性区段进行了基因重组和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莱姆病血清学诊断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降胆固醇药物,但由于其潜在的肌毒性限制了这类药物的应用,所以迫切需要开发选择性抑制胆固醇合成的药物.近年来,针对鲨烯合成酶、鲨烯环氧化酶、环氧鲨烯环化酶等胆固醇生物合成下游靶点的抑制剂的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其中TAK-475(lapaquistat)是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鲨烯合成酶抑制剂.现综述近年来选择性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抑癌基因超甲基化突变而缺失表达,是部分肿瘤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所以寻找标志性基因是开发肿瘤诊疗新方法的基础。新近研究提示LHX6可能是头颈部肿瘤的甲基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截短侧耳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截短侧耳素是重要的二萜类兽用抗生素.发现至今,针对其衍生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抗菌活性更强、应用范围更广的泰妙菌素、沃尼妙林、retapamulin和一系列水溶性衍生物等.其中retapamulin是2007年4月FDA批准的近二十年来第一个新的局部应用的抗菌药物,同时作为第一个人用截短侧耳素衍生物,标志着此类抗生素实现了从兽用到人用的飞跃.本文就截短侧耳素的作用机制、生物合成及其衍生物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李琦  胡昌华  张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18-1519
目的研究宫颈脱落细胞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宫颈癌患者和健康女性宫颈脱落细胞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分析与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64.0%,高于健康女性的1.3%(P<0.05)。宫颈脱落细胞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宫颈癌不同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器官转移、Figo分期患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脱落细胞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癌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可作为宫颈癌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李琦  胡昌华  万光华  张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9):1101-1102,1104
目的研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宫颈癌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比较在二者间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62.5%,癌旁组织中甲基化率为5.0%,宫颈癌组织中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宫颈癌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癌组织DAPK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组织学分级、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器官转移、FIGO分期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PK1基因启动子在宫颈癌中呈高甲基化状态,可作为宫颈癌的病情和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一种获取人CD14基因的简易方法,方法 利用CD14基因组成的特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获取人CD14基因。结果 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中成功扩增出大小约1.1kb的人CD14基因,并且经基因序列测定表明,克隆的人CD14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与基因克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抑制消减杂交是最近提出的以消减杂交为基础结合抑制PCR方法发展起来的分离克隆新基因的一种新策略。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特异性高、背景低、重复性好、能分离出丰度较低的特异性片段等特点。本介绍其工作原理、方法以及在肿瘤基因克隆、发育生物学、免疫调控及原核生物基因组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磊  胡昌华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3):1796-1799
 目的 综述他汀类药物抗癌作用新机制。方法 以近年来国内外的代表性文献为依据,对他汀类药物抗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结果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甲羟戊酸下游类异戊二烯中间产物的形成,影响小G蛋白分子翻译后修饰和相关信号途径抑制癌症细胞增殖、诱导癌症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以及抑制肿瘤转移等产生抗癌作用。结论 不同类型的他汀药物可能通过不同的细胞信号途径产生抗癌作用,这些机制将为他汀类药物应用于癌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