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等长收缩运动训练(IE)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CTO患者分为训练组(1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0例),均应用三个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训练组患者同时进行三个月的IE(采用最大程度握拳诱导上肢肌肉最大等长收缩运动,导致短暂的骨骼肌生理性缺血)训练。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血EPCs的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的浓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循环血EPCs数量和VEGF浓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训练组患者血EPCs数量[(0.028±0.009)%比(0.044±0.016)%],VEGF浓度[(65.3±15.1)pg/ml比(98.5±17.4)pg/m1]显著增加(P=0.015,P〈0.01),且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EPCs数量和VEGF浓度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训练组和对照组患者血EPCs数量与VEGF浓度均呈正相关(r=0.727,r=0.785,P均〈0.05)。结论:等长收缩运动训练可以增加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从而可能通过远隔作用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对兔生理性缺血训练(PIT)中侧支血流量的影响,为研究生理性缺血的侧支循环形成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55只,体重(2.0±0.5)kg。将水囊梗阻器安装在冠状动脉左室支,建立可控性心肌缺血模型,术中及术后实验兔死亡6只,另有2只因ECG无缺血改变未满足本实验的入选标准而剔除,余47只造模成功兔纳入实验。将47只兔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7只)、单纯心肌缺血组(7只)、单纯PIT组(11只)、VEGF抑制的PIT组(7只)、NO抑制的PIT组(9只)和VEGF-NO双抑制的PIT组(6只)。各组分别在造模时进行缺血刺激,并在刺激前后分别注射微球。处死前开胸时同样进行缺血刺激,且在刺激前后分别注射微球。实验终止时取左室前壁缺血心肌组织,采用微球技术检测缺血区相对侧支血流量。 结果训练前造模时,各组缺血区心肌的相对侧支血流量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训练4周后,各组缺血心肌的相对侧支血流量较组内训练前均有明显增加(P<0.01),且以单纯PIT组的侧支血流增加最多,由训练前的(39.23±9.39)%增加到(85.31±12.07)%;单纯心肌缺血组、单纯PIT组和NO抑制的PIT组心肌缺血区域心肌相对血流量分别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抑制的PIT组、NO抑制的PIT组及VEGF-NO双抑制的PIT组的心肌相对血流量均明显低于单纯PIT组(P<0.05);VEGF-NO双抑制的PIT组与NO抑制的PIT组的缺血心肌相对血流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VEGF抑制的PIT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且NO抑制的PIT组与VEGF抑制的PIT组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单纯心肌缺血组和单纯PIT组分别与VEGF-NO双抑制的PIT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IT可以通过VEGF和NO增加远隔缺血心肌的侧支血流量,抑制VEGF和NO减弱缺血训练对侧支循环的促进作用;VEGF与NO均参与侧支循环的形成,且VEGF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生理性缺血训练(PIT)对冠心病患者循环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分为训练组(n=10)和对照组(n=10),均应用3个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训练组患者同时进行3个月的PIT。PIT采用高强度静力性握拳诱导上肢肌肉最大等长收缩运动,造成短暂的骨骼肌生理性缺血;每次握拳持续1min,放松1min,重复10次为1组,每天4组,每周5d,训练3个月。3个月前、后分别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EPCs的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的浓度。结果:3个月前,两组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和VEGF浓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3个月PIT,训练组患者EPCs数量增加到(0.044±0.016)%,明显高于基线水平(P=0.015);VEGF浓度增加到(98.5±17.4)pg/ml,明显高于基线水平(P<0.01)。而对照组3个月前、后EPCs数量和VEGF浓度均没有显著改变(P>0.05)。对照组3个月后两指标均低于训练组3个月后的水平(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EPCs数量与VEGF浓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IT可以增加冠心病患者循环EPCs的数量和VEGF的浓度,从而可能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 了解穴位按摩治疗便秘的选穴配伍规律, 为便秘患者的穴位按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便秘”“穴位按摩”“穴位按压”“穴位按揉”为关键词,从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进行穴位频次描述性分析和选穴规律关联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371篇,包含89个穴位,针对人群多为神经科、骨科和消化科的患者;最常见的选穴依次为天枢穴(18.52%)、中脘穴(10.44%)、足三里穴(10.25%)、支沟穴(6.22%)、气海穴(5.72%)、关元穴(5.47%)和大横穴(5.16%);不同基础疾病的便秘患者选穴位置不一。 结论 神经科、骨科和消化科便秘患者是常见的穴位按摩人群,天枢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是治疗便秘的常用穴位,穴位配伍治疗便秘效果较好,不同基础疾病的便秘患者应该选择不同的穴位按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一二四川地震27个月后骨折伤员慢性疼痛的相关因素和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方法回访705例四川省绵竹市五一二地震骨折伤员,按视觉模拟评分(VAS)分为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组。通过现场评估和问卷调查伤员手术和康复情况、情绪状态、职业和经济、巴塞尔指数(BI)、生活满意度问卷(LiSat-11)、简明健康调查(SF-36)量表,分析与疼痛有关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并确定疼痛强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结果五一二地震27个月后,骨折伤员慢性疼痛发生率为88.5%,其中轻度和中度疼痛分别占35.7%和33.3%。骨折手术率为65.8%,愈合率为96.9%。4组伤员BI分别为(92.7±10.2)分,(92.8±8.4)分,(91.2±9.9)分,(90.4±1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疼痛程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差异呈线性趋势(P<0.05)。4组伤员职业能力受到限制的比例分别为38.3%、61.5%、75.7%和62.8%;其家人的平均年收入用中位数(第1四分位数,第3四分位数)[M(QL,QU)]表示,分别为3550元(1620元,6000元),2500元(1225元,4800元),2000元(1200元,4000元),2500元(1200元,4000元)。疼痛程度与年收入呈线性趋势(P<0.05)。与慢性疼痛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异常情绪、生活满意度、职业能力和年收入。4组伤员间SF-36量表的8个领域(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疼痛组SF-36总分为(70.6±17.5)分,轻度疼痛组为(61.3±14.3)分,中度疼痛组(52.7±14.3)分,重度疼痛组为(52.3±14.7)分。疼痛程度与伤员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结论五一二四川地震27个月后,大部分地震骨折伤员仍合并慢性疼痛,与心理-社会因素和生活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正常老年人血清中磷酸化tau蛋白水平以及MCI向AD演变的概率,探讨磷酸化tau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2例MCI患者、30例AD患者和45例正常老年人血清中的磷酸化tau蛋白水平,随访并统计MCI患者在被确诊后的第1年末及第2年末进展成为AD的概率。结果 MCI患者和AD患者血清中磷酸化tau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CI患者与AD患者之间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MCI确诊后第1年末有4例(12.5%)患者进展为AD,第2年末累计为11例(34.4%)。结论血清中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可以作为诊断MCI的指标,对早期AD也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背外侧前额叶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治疗4周。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在第1周及第2周每日增加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训练。在经颅直流电刺激介入前及第1周、第2周、第4周后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定患者心理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治疗1周、2周后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在刺激结束2周后的随访对比中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结论: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对脑卒中后抑郁症可减轻或消除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或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日常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病死率占所有肿瘤中首位,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也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其生存质量。超声影像组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能从超声图像中提取可定量分析的高维数据。近年来,超声影像组学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诊疗方面。本文就超声影像组学在乳腺癌诊断、分子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肖明月 《大家健康》2016,(2):251-252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来治疗的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就诊挂号顺序把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有效恢复率为91.7%,对照组为75%,组间有明显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护理满意率为91.7%、对照组为72.3%,差异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把患者神经缺损现象有效改善,对患者及时恢复生活能力有重要意义,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