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超声检测颈动脉结构的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76例临床怀疑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8例)和正常对照组(18例),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所有患者的双侧颈动脉(OCA)内径、内膜一中膜厚度(IMT)、斑块及其数量,计算颈动脉几何形状改变。结果 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内径、IMT、颈动脉半径和IMT的比值(R/IMT)均和年龄增长显著相关。结论 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结构与弹性特征改变与年龄增长显著相关。超声检测的OCA斑块、IMT可较准确的预测冠心病危险性。超声检测的OCA结构及弹性特征的变化可与预测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但预测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大剂量冲击疗法和常规剂量法对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化疗后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RHEPO40000U,每周1次,共7次)与试验组(RHEPO40000U,第1、4、7、10、13、20、27、34、41天),共观察8周,每2周进行1次评价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2周后Hb明显升高,对照组4周后Hb明显升高;试验组的4、6、8周Hb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2、4、6、8周有效率分别为41.9%、64.5%、83.9%、87.1%,高于对照组的16.1%、32.3%、54.8%、61.3%(P〈0.05);两组输血需求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PO大剂量冲击疗法对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区域性缓释化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 60例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手术结束关腹前在瘤床和沿淋巴引流途径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照组手术后不植入药物.两组术后均行全身化疗.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有无吻合口漏、肠梗阻、腹膜炎、腹腔化疗的不良反应、腹腔复发和转移等.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化学性腹膜炎、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及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18/30)和43.3%(13/30),优于对照组的40.0%(12/30)和30.0%(9/30)(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10.0%(3/30)和6.7%(2/30),低于对照组的23.3%(7/30)和23.3%(7/30)(P<0.05).结论 缓释氟尿嘧啶进行区域性化疗具有缓释和靶点的双重特性,体现了显著的药效学效果,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SLeX抗原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与选择素、NK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唾液酸化的路易斯抗原(Sialyl Lewis x、Sialyl Lewis a,SLeX、SLea)是一种表达在肿瘤组织细胞表面糖酯和糖蛋白上的含有寡聚糖的一组碳水化合物抗原,是癌细胞表面异常表达的九碳糖。它是细胞黏附分子E-选择素的配体,主要表达在粒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表面,与E-选择素特异性结合以帮助癌细胞穿过内皮细胞的基底膜,与恶性肿瘤的恶化和转移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对2002年11月-2010年10月46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466例病例中,67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4.4%,2组间在平均年龄、糖尿病史、手术时间、术前住院时间,麻醉ASA分级、使用呼吸机、术后留置尿管以及激素的应用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糖尿病史、手术时间、术前住院时间、麻醉ASA分级、呼吸机和激素的使用以及侵入性操作,因此针对危险因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该类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区域性缓释化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 60例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手术结束关腹前在瘤床和沿淋巴引流途径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照组手术后不植入药物.两组术后均行全身化疗.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有无吻合口漏、肠梗阻、腹膜炎、腹腔化疗的不良反应、腹腔复发和转移等.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化学性腹膜炎、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及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18/30)和43.3%(13/30),优于对照组的40.0%(12/30)和30.0%(9/30)(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10.0%(3/30)和6.7%(2/30),低于对照组的23.3%(7/30)和23.3%(7/30)(P<0.05).结论 缓释氟尿嘧啶进行区域性化疗具有缓释和靶点的双重特性,体现了显著的药效学效果,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伴急性完全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13年收治的60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完全肠梗阻患者,部分患者行标准左半结肠切除加回肠造口Ⅱ期手术,部分患者行次全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收集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如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情况包括术后并发症、住院日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日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次全结肠切除组在开始肠内营养方面要晚于Ⅱ期手术组(P<0.05).次全结肠切除组的手术并发症均明显少于Ⅱ期手术组(P<0.05).Ⅱ期手术组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次全结肠切除组(P<0.001).术后随访在排便次数及营养状况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左半结肠癌伴急性完全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中,如果进行合适的术前准备及术中处理,次全结肠切除加回肠结直肠Ⅰ期吻合术是安全可行,与Ⅱ期手术相比,能明显降低住院费用,能获得类似的肠道功能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翟瑾洁  姚俊 《黑龙江医药》2012,25(1):134-136
目的:保留自主神经的手术已被越来越多医师接受,并成为盆腔手术的手术标准.该术式主要特点是保护盆腔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及盆腔丛的各分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术后患者排尿功能及性功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可行性研究正在进行,但是仍只运用于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区域性缓释化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60例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手术结束关腹前在瘤床和沿淋巴引流途径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照组手术后不植入药物。两组术后均行全身化疗。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有无吻合口漏、肠梗阻、腹膜炎、腹腔化疗的不良反应、腹腔复发和转移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化学性腹膜炎、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及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18/30)和43.3%(13/30),优于对照组的40.0%(12/30)和30.0%(9/30)(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10.0%(3/30)和6.7%(2/30),低于对照组的23.3%(7/30)和23.3%(7/30)(P〈0.05)。结论缓释氟尿嘧啶进行区域性化疗具有缓释和靶点的双重特性,体现了显著的药效学效果,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区域性缓释化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疗效.方法 60例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手术结束关腹前在瘤床和沿淋巴引流途径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对照组手术后不植入药物.两组术后均行全身化疗.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有无吻合口漏、肠梗阻、腹膜炎、腹腔化疗的不良反应、腹腔复发和转移等.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化学性腹膜炎、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及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18/30)和43.3%(13/30),优于对照组的40.0%(12/30)和30.0%(9/30)(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10.0%(3/30)和6.7%(2/30),低于对照组的23.3%(7/30)和23.3%(7/30)(P<0.05).结论 缓释氟尿嘧啶进行区域性化疗具有缓释和靶点的双重特性,体现了显著的药效学效果,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