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小脑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c factor-3,NT-3)及其受体Trk-C的表达变化,了解神经营养因子在脑卒中后抑郁大鼠小脑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行为学评分分数,将得分相近的52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卒中组、抑郁组、PSD组,每组13只。脑卒中组:采用线栓法[1]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抑郁组:采用孤养法并给予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造模;PSD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后再加以CUMS和孤养法造模。于造模后29 d各组取0.5 cm厚,约100 mg的小脑。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小脑组织中NT-3及Trk-C的免疫阳性细胞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SD组小脑组织中NT-3免疫阳性细胞数(15.67±6.70个/视野)较正常对照组(24.11±9.17个/视野)明显减少(P0.05),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PCR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小脑组织中均有NT-3、Trk-C mRNA的表达。PSD组NT-3表达最少,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D大鼠小脑NT-3表达减少可能与PS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述细胞因子中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Ra及γ-氨基丁酸B受体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癫痫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6-10相关文章,检索词“epilepsy,IL-1β,IL-1Ra,GABAB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0-01/2006-10相关文章,检索词“癫痫,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γ-氨基丁酸B受体”,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研究。②基础或临床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重复临床报道的文献、个案报告。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1篇关于癫痫,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γ-氨基丁酸B受体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30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①癫痫的发病有免疫学机制参与。白细胞介素1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内源性增高的白细胞介素1可明显促进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脑损伤。内源性细胞介素1β增多及外源性给予白细胞介素1β与癫痫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是白细胞介素1受体的天然拮抗剂。白细胞介素1β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多环节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最终影响癫痫的发病过程。②γ-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各类癫痫的发生几乎都与脑内γ-氨基丁酸的功能变化有关。结论:细胞因子中的白细胞介素1β、神经递质中的γ-氨基丁酸B受体在癫痫的发病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二者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