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栀子苷预处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家兔的TNF-α、IL-6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栀子苷预处理组、SAP模型组和假手术组,SAP模型采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逆行胰胆管注射方法建立。检测不同时段血清淀粉酶、血清Ca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白介素(IL-6)水平,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家兔SAP造模后6h开始出现TNF-α、IL-6和血淀粉酶水平升高,血清Ca2+水平降低,栀子苷预处理组各时点TNF-α、IL-6和血淀粉酶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血清Ca2+水平较SAP模型组明显降低缓慢。光镜下可见SAP家兔的胰腺组织存在明显的变性、坏死等病理损伤,栀子苷预处理组胰腺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栀子苷预处理能抑制TNF-α、IL-6在胰腺组织中的活化,从而下调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SAP家兔胰腺的损伤,对SAP的胰腺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密固达(唑来膦酸注射液100 mL∶5 mg)静脉输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分析静脉输注密固达治疗2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结果 22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22例患者疼痛单项改善率86.6%~95%,总有效率90.63%。2例出现发热和肌痛,5例出现恶心、食欲下降,不良反应均在注射后3 d内缓解。结论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好,同时进行良好的护理指导,提高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移植瘤体积不同计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计算和测量方法评价移植瘤体积的异同,以探索最佳的接近真实体积的计算和测量方法。方法利用裸鼠皮下移植人原发性肝癌细胞株SMMC-7721建立人肝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注射PBS液、Ad-LacZ、Ad-p27mt。处理后2周、3周分别处死裸鼠,在体体外内测量移植瘤的长径(a),宽径(b)及高(c),通过4种不同的体积测量公式(πabb/6、abb/2、aab/2、πabc/6)计算出移植瘤体积。同时测出移植瘤近似真实体积。结果πabc/6法计算体积与近似真实体积无明显差异性(P〉0.05),πabb/6、abb/2、aab/2法与近似真实体积有明显差异性(P〈0.05)。πabc/6法计算体积(cm3)、近似真实体积(cm3)与其重量(g)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πabb/6、abb/2、aab/2法计算体积(cm3)与重量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体体内外方法测得的数据通过四种方法计算出来的体积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4种不同的体积测量公式(πabb/6、abb/2、aab/2、πabc/6),以V=πabc/6方法计测移植瘤体积最准确、客观。在体移植瘤亦可通过游标卡尺测量肿瘤高度,通过v=πabc/6法准确计算出移植瘤体积及推算出移植瘤重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干细胞标记分子CD13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D133、VEGF在19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和无瘤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 CD133、VEGF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1%(42/190)和52.1%(99/190)。CD133的表达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癌分化程度、镜下血管侵犯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D133表达与VEG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生存分析表明,CD133阳性组术后无瘤生存期明显短于CD133阴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CD133高表达与VEGF高表达、肝细胞癌低分化以及镜下血管侵犯密切相关;CD133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术后无瘤生存呈负相关,CD133可能通过调节VEGF表达水平影响肿瘤局部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影响肝细胞癌预后。  相似文献   
5.
程彩涛  张林菲  陈先祥  蔡庆和  刘小波  何志军 《西部医学》2011,23(7):1291-1292,1294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手术后再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对20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20例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优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组。结论开腹胆道手术后病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修补及开放式Onlay修补术在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修补术在腹壁切口疝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2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腹壁切口疝病人52例,其中Onlay组28例,采用Onlay修补法(肌鞘前的修补),腹腔镜组24例,采用腹腔镜修补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炎症指标等。结果 (1)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Onlay组,术中失血量少于Onlay修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肠管损伤2例,Onlay组肠管损伤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腹腔镜组术后12、24、48小时疼痛评分均低于Onla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腹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2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共3例(12.50%)。Onlay组术后血清肿1例,切口感染4例,不全性肠梗阻各3例,共8例(28.57%)。两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肠漏。腹腔镜修补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Onla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Onlay修补组,住院费用高于Onla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术后12、24、48小时血清炎症因子指标(CRP、IL-6、PCT)比较,腹腔镜组均低于Onlay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随访6~48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复发率腹(4.17%)略低于Onlay组(7.14%)。(7)术后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腹壁切口疝均安全、有效。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具有术后活动早、术后住院时间短、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观察两组入院及出院时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变化,评估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出院时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各项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出院时饮食控制、规律运动、用药依从性、足部护理及高低血糖预处理的自我效能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出院时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入院时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出院时,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提高DPN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6-2009年行总攻疗法治疗继发性胆管结石21例,19例获得成功,有效率90.48%.避免了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攻疗法可在1~2个疗程后将结石排出.患者疼痛消失,病情治愈,费用不高,所承受痛苦较轻,患者容易接受.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的继发性胆管结石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胆囊炎是肝胆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成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经典方法。然而对于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肺功能不全、糖尿病)或妊娠的患者,急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其病死率可达20%~40%,即使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病死率也高达6%~20%[1]。在患者拒绝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及麻醉风险的情况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可作为其替代疗法。本院将B超引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ABC法)检测19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中CD13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42例(22.1%)患者肿瘤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阳性。肝癌组织中CD133蛋白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相关,42例CD133阳性肝癌中,低分化肝癌(Ⅲ+Ⅳ)为34例(17.9%),高分化肝癌(Ⅰ+Ⅱ)为8例(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CD133蛋白表达程度与肝癌镜下血管侵犯相关,42例CD133阳性肝癌中,存在镜下血管侵犯为33例(17.4%),无镜下血管侵犯为9例(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肝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肉眼血管侵犯、镜下血管侵犯、肝癌TNM分期以及CD133蛋白表达情况与肝癌切除术后患者无瘤生存有关(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D133蛋白表达情况与镜下血管侵犯是预测肝癌切除术后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生存分析表明CD133蛋白表达阳性组术后无瘤生存期明显短于CD133阴性组。结论 肝癌组织中CD133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