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红车轴草总黄酮对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采用H2O2诱导细胞损伤模型,观察红车轴草总黄酮对H2O2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测定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细胞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量;荧光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Hoechst33342及PI荧光染色法观察红车轴草总黄酮对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JC-1染色法检测红车轴草总黄酮对H2O2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检测各组细胞内RO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2O2损伤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内LDH,漏出量增加(P<0.001);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P<0.01);Caspase-3活性升高(P<0.001)、ROS含量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红车轴草总黄酮各剂量组(12.5、25、50mg.L-1)及槲皮素组(30 mg.L-1)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0.01,P<0.05),红车轴草总黄酮各剂量组(12.5、25、50 mg.L-1)及槲皮素组(30 mg.L-1)均能明显降低LDH漏出量(P<0.01,P<0.05)、明显增强SOD、CAT及GSH-Px活力(P<0.01,P<0.05)、降低MDA、ROS含量及Caspase-3活性(P<0.05,P<0.01)、升高线粒体膜电位(P<0.01)。结论红车轴草总黄酮对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初步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降低Caspase-3活性及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浓度、温度、时间对粉防己碱微透析探针相对回收率(RR)的影响.方法 利用增量法、减量法进行粉防己碱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的比较研究,采用HPLC测定粉防己碱微透析取样后的样品浓度,利用探针回收率公式计算探针的RR.结果 在相同浓度下,两种方法测定RR均随流速增加而减小;减量法与增量法测定的RR相近:在相同流速下,浓度对RR的影响不大;RR在8 h内保持稳定;RR随温度的上升明显增加.结论 利用减量法测定的探针回收率与增量法接近;采用2μL·min-1流速灌流,每隔15 min取样的参数设定适于粉防己碱微透析研究;RR随温度的上升明显增加,提示在粉防己碱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体内研究中要保持动物体温恒定,从而减少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罗云  孙桂波  秦蒙  姚帆  孙晓波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2):3345-3349
细胞共培养由于能更好地模拟体内环境,便于更好的观察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培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可能的作用靶点,填补了单层细胞培养与整体动物实验研究的鸿沟,近年来倍受医药领域的关注,成为药物研发、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热点.细胞共培养方法包括直接共培养和间接共培养,主要用于疾病病理基础、新型治疗手段以及药物活性筛选的研究.现有的细胞共培养技术主要用于单一药物的药效学研究,用于联合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甚少.中药复方之间协同配伍,减毒增效.细胞共培养技术符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这对于未来探讨中药联合用药对机体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中药及复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该文就细胞共培养技术的方法与运用进行了概述,并对该技术运用于中药及复方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孙静  黄芸  孙桂波  孙晓波  秦蒙  赵丁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3):1958-1962
目的:通过研究河北香菊中5种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芹菜素、金合欢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探讨河北香菊的抗氧化机制及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对H2O2诱导的大鼠红细胞溶血的抑制作用;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对H2O2诱导的大鼠脑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试剂盒法测定对大鼠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影响。结果:河北香菊中5种黄酮类成分在清除DPPH自由基、抗红细胞溶血、抑制脑匀浆脂质过氧化、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方面均呈现出较好的活性,活性顺序表现为木犀草素>木犀草苷>芹菜素>金合欢素>金合欢苷。结论:河北香菊所具有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所含黄酮类成分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有关,且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中的羟基数目和位置以及糖苷的空间位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丹酚酸B对离体大鼠工作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以左室内压( LVSP)、左室舒末压(LVEDP)、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 dp/dtmax)、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标,观察丹酚酸B对心肌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10、5、2.5 mg/L)的丹酚酸B可使LVSP、±dp/dtmax明显升高,同时使HR减慢,并呈剂量依赖性,但对LVEDP无明显作用.结论 丹酚酸B对离体工作心脏有剂量依赖性正性肌力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连解毒汤为唐·王焘所著《外台秘要》中所收载的1首方剂,该方药味精炼,组方严谨,数千年来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在我国,临床医生常用黄连解毒汤加减作为汤剂以治病。在国外,日本已将黄连解毒汤制成颗粒剂用于临床治疗。国际上发表的研究文献所用的黄连解毒汤多采用日本的颗粒制剂作为给药标准。下面就黄连解毒汤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状况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需要展开的临床和科研思路进行探讨。1病机关联在心脏疾病的传统认识上,瘀血、痰浊一直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键因素,这种认识主要是源于心脏本身所具有的生…  相似文献   
7.
赵卿  党丹  骆建  秦蒙  侯艳 《护理学杂志》2021,36(2):80-83
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赋权模式对PICC化疗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和照顾准备度的影响。方法将122例行PICC置管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赋权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赋权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赋权模式护理。结果干预后赋权组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及照顾者准备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赋权模式可提高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和照顾准备度。  相似文献   
8.
丹酚酸B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丹酚酸B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阳性给药组(维拉帕米150μg.L-1)、丹酚酸B高、中、低剂量组(10,5,2.5 mg.L-1),每组8只。采用Langendorff法灌流离体大鼠心脏,停灌25 min后再灌30 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大鼠左心房插入水囊导管,记录丹酚酸B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测定不同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丹酚酸B不同剂量组(10,5,2.5 mg.L-1),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大鼠的心功能损伤,减少AST,LDH释放和MDA的产生,增加SOD的活性。结论:丹酚酸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心肌舒缩功能,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管损伤后病变形成过程中的巨噬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 C57BL/6(6~8周龄)小鼠24只,右侧股动脉植入透明塑料微导管,制作小鼠血管损伤模型,术后给予特异性抗体AFS98及APB5,分别阻断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信息传导通路.给药2周后采集股动脉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血管病变进行分析.结果 小鼠股动脉血管损伤2周后,病变部位聚集了大量的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给予阻断巨噬细胞增殖的信息传导通路的特异性抗体AFS98后,病变部位的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平滑肌细胞数量反而增多.相反,给予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抗体APB5后,病变局部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而巨噬细胞数量急剧增加.结论 小鼠股动脉血管损伤后,构成病变的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这两种细胞在分化成终末成熟细胞的过程中,存在着相互拮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源性小分子活性肽apelin对大鼠低氧性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低氧组和低氧+apelin组。Apelin组通过皮下埋植微量渗透泵持续给予[pGlu]apelin-13(10nmol/kg/d)。低氧4周后,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以及肾组织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VG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情况。结果①各组间血清BUN及Scr无显著性差别;②肾组织Hyp含量:低氧组较正常对照组高35.4%(P〈0.01),而apelin组较低氧组低24.6%(P〈0.05);③MDA含量:低氧组较正常对照组高38.9%(P〈0.01),而apelin组较低氧组低55.7%(P〈0.01);SOD活性:低氧组较正常对照组低55.1%(P〈0.01),但apelin组较低氧组高20.7%(P〈0.01);④VG染色显示低氧组肾血管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而apelin组明显改善。结论Apelin对低氧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具有防治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调节氧化-抗氧化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