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2.
背景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是潜在的抗炎、抗纤维增生、抗新生血管形成及神经保护因子,其在动物和人体组织中的生理病理功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PPARγ与眼科疾病的研究受到关注。目的研究PPARγ在眼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为PPARγ激动剂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SPF级C57BL/6J小鼠6只及SD大鼠1只,用质量分数3%水合氯醛麻醉处死后立即摘除眼球,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PPARγ在小鼠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睫状体及视神经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结果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PPARγ在小鼠角膜、晶状体、视网膜中均呈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显示,PPARγ在角膜组织中主要表达于上皮层,以基底细胞染色最强,而角膜内皮及基质细胞上仅有弱表达。PPARγ在晶状体中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和浅皮质层;在视网膜组织中,PPARγ主要表达于视网膜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和内核层,此外PPARγ在SD大鼠睫状体组织中主要表达于无色素上皮。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显示,其在视网膜中与Muller细胞标志物谷氨酰胺合成酶(GS)共定位表达明显;PPARγ在视神经组织中的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共定位表达明显。结论PPARγ广泛分布于眼不同组织中并呈特异性表达,该结果为相关眼科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 已有研究证实与羊毛甾醇结构相似的三萜类化合物对于全身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近年来发现羊毛甾醇合酶(LSS)及羊毛甾醇对白内障具有治疗作用,但羊毛甾醇及其抑制剂与其他眼病的关系尚不清楚.了解羊毛甾醇在眼组织中的分布有助于阐明其与眼病的关系. 目的 研究正常大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中LSS及羊毛甾醇的表达及分布,为相关眼科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取SPF级雄性SD大鼠15只,采用戊巴比妥钠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大鼠,立即摘取眼球,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RT)-PCR法检测大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LSS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对LSS在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位;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检测羊毛甾醇在正常大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的含量. 结果 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大鼠视网膜中无LSS蛋白表达,LSS蛋白在晶状体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为0.43±0.05,明显高于角膜组织中的0.25±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5,P<0.01).RT-PCR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中无LSS mRNA表达,大鼠角膜和晶状体组织中LSS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51±0.04,明显高于角膜组织中的0.2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P<0.01).免疫荧光化学法结果表明,LSS主要表达于角膜上皮、基质和内皮层角膜细胞的细胞质以及晶状体上皮细胞和浅皮质层细胞,而视网膜组织中未检测到LSS表达,且视网膜中LSS与NeuN标记的神经元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标记的Müller细胞无共表达.LC-MS检测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中未检测到羊毛甾醇,大鼠晶状体中含羊毛甾醇为(24.37±2.91) ng/mg,明显高于角膜组织中的(5.31±0.58) n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P<0.01).结论 LSS及羊毛甾醇分布于大鼠角膜各层组织以及晶状体组织中,在视网膜各层组织中均无LSS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DOX)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s)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波形蛋白(Vimentin)和角蛋白(CK)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原代培养的HPFs。分别设置对照组、DOX低、中、高浓度(50、100、200mg/L)组,应用CCK-8法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HPFs活力及迁移能力,利用细胞三维培养及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各组细胞VM生成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

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呈梭形且Vimentin阳性表达,CK阴性表达,符合成纤维细胞特性。与对照组相比,DOX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VM密度及MMP-9和VEGF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DOX各浓度组组间相比均有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HPFs形成的VM密度与MMP-9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49、0.960,均P<0.05)。

结论:DOX可通过减少MMP-9及VEGF的表达抑制HPFs的活力及迁移能力,减少VM的形成,提示MMP-9和VEGF可能是翼状胬肉形成VM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拟态(VM)在翼状胬肉进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探讨VM与翼状胬肉进展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 筛选符合条件的翼状胬肉标本,进行胬肉分期(静止期/进展期)、分型(初发型/复发型)及临床特征指标采集。采用CD31/PAS双重染色检测不同类型翼状胬肉中VM的形成差异。以初发型进展期翼状胬肉为研究对象,HE染色观察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分析VM与初发型进展期翼状胬肉临床病理特征及MMP-2、MMP-9、VEGF的相关性。结果 静止期翼状胬肉VM阳性率为15.38%,进展期翼状胬肉VM阳性率为68.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初发型翼状胬肉VM阳性率为40.80%,复发型翼状胬肉VM阳性率为81.48%,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VM与进展期及复发型翼状胬肉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VM阳性的初发型进展期翼状胬肉组织,其血管分级、上皮细胞层数、杯状细胞数、成纤维细胞数、血管数、炎症细胞数、纤维化程度、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VM阴性者,而变性程度低于VM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初发型进展期翼状胬肉VM与翼状胬肉血管分级、上皮细胞层数、杯状细胞数、成纤维细胞数、血管数、炎症细胞数、纤维化程度、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与胬肉变性程度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 翼状胬肉组织中存在VM结构,可作为其血供途径之一,VM可促进翼状胬肉的进展,MMP-2、MMP-9及VEGF可能是翼状胬肉VM形成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钙素受体样受体( calcitonin receptor-like receptor,CRL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nism ,SNP)与汉族原发性前房角关闭人群的关联性。方法:以流行病学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设计。收集江苏省阜宁县流行病学调查中筛查出的原发性前房角关闭( primary angle closure ,PAC)患者232例,正常对照306例。血样经DNA提取后采用TaqMan-MGB荧光探针法检测CRLR基因的rs1157699( C/T )位点SNP基因型,比较两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结果:病例组的基因型分布( CC 67.4%, CT 30.0%, TT 2.6%),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CC 71.3%,CT 27.0%,TT 1.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的CRLR rs1157699位点SNP与原发性前房角关闭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激动剂匹格列酮(pioglitazone, Pio)对Müller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第2代原代培养的大鼠Müller细胞鉴定后分为6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组:加入1 μg/mL LPS;Pio组(共3组):分别加入0.1、1.0、10.0 μmol/L Pio处理后再加入1 μg/mL LPS;拮抗剂组:加入1.0 μmol/L Pio及1 μmol/L GW9662(PPARγ拮抗剂)处理后再加入1 μg/mL LPS。将各组Müller细胞分别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RGC-5细胞株)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RGC-5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测定Müller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及核因子(nuclear factor κB, NF-κB) P65的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的分泌。结果:(1)LPS刺激后Müller细胞中GFA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Pio组GFAP的表达较LPS组均有下降(P<0.05)。(2)Pio组PPARγ蛋白表达较LPS组明显增加(P<0.05),拮抗剂组PPARγ蛋白表达较Pio组显著降低(P<0.05)。(3)Pio组NF-κB P65的表达较LPS组明显下降(P<0.05),而拮抗剂组较Pio组明显上升(P<0.05)。(4)Pio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的水平较LPS组明显下降(P<0.05)。拮抗剂组TNF-α、IL-6较Pio组有明显上升(P<0.05)。(5)不同处理组的Müller细胞与RGC-5细胞共培养,Pio组RGC-5细胞凋亡较LPS组明显降低(P>0.05),拮抗剂组较Pio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Pio能抑制Müller细胞的激活、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释放,从而保护视网膜神经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钙调素拮抗剂小檗胺(berbamine,BER)对兔Tenon囊成纤维细胞和兔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内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兔Tenon囊成纤维细胞,经不同浓度BER处理不同时间后,细胞计数Kit8(CCK8)法检测BER对兔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HE染色检测BER对兔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内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兔Tenon囊成纤维细胞经不同浓度BER处理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BER处理后兔Tenon囊成纤维细胞呈现G1期阻滞,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20mg/LBER处理9h,细胞凋亡率从0.64%增加到31.86%。HE染色显示BER显著抑制兔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内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结论:小檗胺在体内外均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方式抑制兔Tenon囊和滤过道内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江苏省阜宁县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中未矫正屈光不正的患病率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盐城阜宁县对50岁及以上农村人群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未矫正屈光不正的定义参照较好眼日常生活视力<20/40,屈光矫正后视力提高≥2行的标准.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受检者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未矫正屈光不正患病率的影响.结果 阜宁应调查6145人,实际接受调查5947人,受检率为96.8%.未矫正屈光不正2388人,患病率为40.2%.单纯近视、单纯远视、单纯散光和远视合并散光的未矫正屈光不正患病率分别为84.4%、84.2%、64.1%和100.0%.高龄(OR=1.07,P<0.001)、女性(OR=1.38,P<0.001)人群未矫正屈光不正患病率高,受教育程度方面则是初中、高中及以上人群较文盲人群未矫正屈光不正患病率低(OR =0.74,P=0.003;OR=0.55,P<0.001).结论 江苏省阜宁县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中,未矫正屈光不正患病率较高,是影响老年人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单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monoacylglycerol O-acyltransferase 2,MOGAT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54例翼状胬肉组织标本(原发50例,复发4例)和18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中MOGAT2的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分析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强弱,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翼状胬肉组中MOGAT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及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4例翼状胬肉组织中MOGAT2强阳性表达8例,阳性表达29例,弱阳性表达8例,阴性表达9例;18例正常结膜组织中MOGAT2强阳性表达1例,阳性表达6例,弱阳性表达3例,阴性表达8例。MOGAT2在翼状胬肉组和正常结膜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3,P=0.016)。在翼状胬肉组中,不同年龄、性别MOGAT2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OGAT2的表达强度与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户外工作时是否防护、是否吸烟、饮酒、血糖、血压情况及初、复发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但与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进展期翼状胬肉组织中MOGAT2表达显著高于静止期翼状胬肉组织(P<0.05)。结论 MOGAT2在翼状胬肉组织中呈高表达,进展期中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静止期,其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