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改变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周长钰石毓澍黄体钢周丽娟刘洪梅金晓静阳离子,特别是钠、钙离子,跨细胞膜转运功能对人类高血压形成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我们测定高血压及血压正常者红细胞膜Na+,K+-ATP酶及...  相似文献   
2.
1959年 Prinzmetal 报道了变异型心绞痛,并确定这种心绞痛系冠状动脉痉挛所致。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中所获得的许多新资料,特别是冠状动脉造影的发展、完善和广泛应用提供了诊断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依据,而且表明冠状动脉痉挛可能在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理上有重要作用。文献曾报告冠状动脉痉挛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时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3.
心脏起搏器是应用近代电子仪器于临床医学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当病者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不断发作阿一斯二氏综合征时,当窦房结或其他起搏点发出的起搏频率过缓或当其他一些严重心律  相似文献   
4.
1.本文报告一例完全型房室通道,根治修补术成功。复习有关文献。 2.房室通道系胎生期心內膜枕发育障碍所致之先天性心脏畸形,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复杂;四个心腔皆承受不同程度的过重負担,予后不佳。 3.本症分为三个类型;1) 部分型,2) 完全型,3) 中間型。临床上,以部分型者为多見,完全型者次之,中间型者最少。 4.房室通道的診断与鑑别診断較为困难,但在房间隔缺損的临床征象之基础上,若复有双心增大,心尖部收缩期震顫,二尖瓣或兼有三尖瓣閉鎖不全的心杂音,寒冷或运动时的暫时性发绀或者肺动脉高压的迹象等,則应疑为此症。 5.心导管术及心电图检查对于此症的鑑別診断提供重要资料。 6.利用选择性低溫及选择性体外循环进行此症的根治性修补亦能获得滿意的疗效,但在方法上尚需改进。 7.本文介绍了修补技术要点,并强调具有此症房室传导束的正确局部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乙胺碘呋酮是苯丙呋喃衍生物,它的合成已有20余年历史。最初作为冠状动脉扩张剂,近年来作为一种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了注意,目前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对乙胺碘呋酮的电生理、药理和药物动力学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及机制的诊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毓澍 《天津医药》1991,19(5):312-320
20年来临床电生理学的发展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起源点及机制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些宝贵资料的累积反过来又丰富了心电图的解释。及至今日,可以说大部分 SVT 都可用12导心电图做出机制的诊断,只有一小部分情况尚须用电生理学检查去明确。一、SVT 的类型SVT 是指希氏束分又以上的心脏组织做为主  相似文献   
7.
8.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llpointes)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PolymorphOu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中的一个类型,为Dessertenne氏于1966年首次描述的。他是指室性心动过速时,心电图QRS波的尖端围绕基线扭转,发作呈自限性停止,乃用尖端扭转一词用以与一般常见的心室纤颇及室性心动过速区别开。事实上的这种特殊的心电图表现早于1948年被Schwartz氏等描述过,称之为一过性室颤(Transient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1946年Pick氏电报告过类似图形并名之为多形性;心动过速(Polymorphous VenlricularTachycardia)。此外也有人称之为“心动过速一纤颤” (Tachycardia—Fibrillation)。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例年青女性伴反复晕厥及特征性正常QT、极短联律间期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证据,所有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临床电生理学检查也未能诱发。但心内膜心肌活检首次证实心肌炎为其致病原因。本文还结合文献讨论了异搏定和阿托品的作用,及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0.
虽然心房除极波改变对诊断心房超负荷,心房传导阻滞及心律紊乱十分重要,但直到1979年,国内才由许群等首次报告了50例正常人 P 向量环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