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中氩氦刀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癌8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行术中氩氦刀冷冻治疗(Ar—He targeted cryoablation)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对82例患者行术中氩氦刀冷冻治疗,均予加置肝动脉泵术;直接行肿瘤氩氦刀冷冻术加置泵术55例;手术切除癌灶加氩氦刀冷冻治疗加置泵术15例;肿瘤氩氦刀冷冻术加转移淋巴结氩氦刀冷冻治疗加置泵术12例。结果成功治疗82例,病理学检查证实受冷冻处癌组织变性坏死。并发症有穿刺孔出血、胸腔积液、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均治愈。病例均获随访,术后生存时间为6—12个月18例,12-18个月30例,18—24个月14例,〉24个月20例。结论术中氩氦刀冷冻治疗为中晚期肝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途径,安全性好,虽有合并症发生,但可以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2月~2004年12月本院肿瘤科共对19例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采用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方案。术前放疗总剂量45 Gy,每周5次,每次1.8Gy,同时联合奥沙利铂、甲酰四氢叶酸钙2、5-氟尿嘧啶同步化疗。放化疗结束6周后行手术治疗。结果经过术前放化疗治疗,原发病灶平均直径由4.6 cm缩小为2.5 cm(P<0.05);57.9%的病例T降期,58.3%的病例N降期。全组74%(14/19)的病例采用保留肛门手术,26%(5/19)的患者采用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后病理手术标本呈轻度反应2例、中度反应5例、重度反应11例,肿瘤消失2例。结论对低位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采用新辅助治疗,可使肿瘤分期降低,提高手术切除率和保肛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腔癌组织及正常组织的凋亡与FasR、FasL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口腔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FasR、FasL基因的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口腔癌组织标本中的凋亡情况。结果 FasR基因在口腔癌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6.7% (3 8/67)和83 .6% (3 8/4 2 ) ,FasR基因在口腔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口腔组织(P <0 .0 0 1)。FasL基因在口腔癌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 .7% (5 6/67)和16.7% (7/4 2 ) ,口腔癌组织中FasL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组织(P <0 .0 0 1)。口腔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口腔组织(P <0 .0 0 1)。FasR阳性的口腔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FasR阴性者(P<0 .0 0 1) ,而FasL阳性的口腔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FasL阴性者(P <0 .0 5 )。结论 FasR和FasL基因在口腔癌组织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着协同或拮抗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腔内补片植入(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与腹膜前间隙补片植入[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比较TAPP和TEP术式的治疗费用和卫生资源利用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3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a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POM 102例,TAPP 30例,TEP 21例。比较腹腔镜下IPOM与腹膜前间隙补片植入患者的基本信息与术后临床症状等资料。 结果IPOM组和腹膜前间隙补片植入组慢性疼痛患者分别为18例和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OM组血清肿患者8例,腹膜前间隙补片植入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感觉障碍、术后感染、住院时间和复发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97.55±10.26、98.34±11.06)、MMP-9(128.57±10.26、130.94±10.71)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201.51±14.61、203.61±16.84)、(198.64±12.64、199.07±1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P和TEP在检查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护理费用、间接成本和总成本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P和TEP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相同,但TEP通过减少材料费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结论腹腔镜下IPOM与腹膜前间隙补片植入都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手术方式,腹膜前间隙补片植入术治疗效果优于腹腔镜下IPO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指征、手术切除范围及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84例全胃切除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 5 5例 ,女性 2 9例。年龄 2 7~ 73岁。根治性全胃切除 73例 ,姑息性切除 11例。全组术后并发症 2 2例( 2 6 19% ) ,手术死亡 2例 ( 2 3 8% )。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0 48% ( 76/ 84)、45 3 3 % ( 3 4 / 75 )、2 7 5 9% ( 16/ 5 8)。结论 :全胃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术式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病期合理掌握适应证及手术切除范围 ,消化道重建方式与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生存质量有关 ,“P”型空肠代胃术后生存质量较好。术后辅助治疗可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汉防己甲素增加乳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是否增加人乳腺癌细胞对γ射线敏感性,并研究其作用机制及p53基因的作用。方法:采用克隆形成分析法检测Tet和γ射线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作用,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在Tet及γ射线作用后各周期的分布情况,Westernblotting检测Tet及γ射线对CyclinB1和Cdc2的影响,应用分裂指数法检测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的情况。结果:突变型MCF7ADR细胞在受到γ射线照射后,明显阻滞于G2期;Tet可以降低这种阻滞,显著增加γ射线的杀伤作用,其增敏比为1.51。p53野生型MCF7细胞在γ射线照射后,阻滞于G1期和G2期;加入Tet,阻滞作用降低不明显,增敏比为1.10,表明细胞受照射后诱导的周期阻滞与p53基因功能有密切关系,Tet增加γ射线的杀伤作用与p53基因功能有关;进一步研究显示,细胞在受到γ射线照射后,其CyclinB1与Cdc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分裂指数也明显降低;在用γ射线处理后,CyclinB1与Cdc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分裂指数明显增高。结论:Tet是一种G2期阻滞清除剂,能显著增加γ射线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这种作用与细胞的p53基因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田庆中  郭浩 《当代医学》2014,(13):71-72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实施姑息性手术在优化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方面的疗效。方法对98例胃癌晚期患者进行姑息性手术,消极姑息组采用传统姑息术式如造瘘、造口、短路吻合等。积极姑息组则积极进行最大限度的癌灶切除。结果积极姑息组其术后的生存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好于消极姑息组(P<0.05)。结论胃癌晚期患者在体质足以耐受手术的前提下应果断进行积极的姑息手术处置,最大限度地整体或部分切除癌灶,可明显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并且显著地延长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保乳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推广保乳手术加放疗的治疗方法。方法1999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共收治23例Ⅰ、Ⅱ期原发性乳腺癌,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和化疗。结果经随访12~69个月(中位随访期为31个月),除1例于术后27个月出现复发,行改良根治手术,目前无病生存外,其余病例均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所有患者于术后1年进行的外观效果评定,优良率为87.0%(20/23)。结论早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治疗的近期疗效及美容效果满意,可进行广泛临床应用。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9.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是新近研制的低温手术系统,是用局部超低温冷冻的方法损毁肿瘤组织,笔者用术中氩氦刀消融术治疗23例晚期壶腹周围癌病人,均为肿瘤外侵严重、区域淋巴结转移、伴有肝转移或全身情况较差,不适宜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ԭ���Ը�Ĥ������60�����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的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60例PR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病人肿瘤直径(13.5±6.5)cm,均经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其中16例良性肿瘤完整切除14例(87.5%);42例恶性肿瘤完整切除28例(66.7%);2例间质细胞潜在恶性肿瘤行完整切除,恶性肿瘤切除后切缘予以氩氦刀消融术20例.良、恶性肿瘤3年存活率分别为88.3%和21.6%.结论 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氩氦刀冷冻切缘有助于获得肿瘤的阴性切缘,改善预后.PRT的预后与手术的彻底性和病理类型相关.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