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富集蓝布正总酚酸的纯化工艺,建立蓝布正总酚酸部位指纹图谱,并测定二聚鞣花鞣质A、没食子酸乙酯、鞣花酸及总酚酸含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以总酚酸的吸附率、解吸附率以及总酚酸含量、转移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大孔树脂型号、吸附条件、除杂条件和解吸附条件;采用HPLC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总酚酸部位指纹图谱及二聚鞣花鞣质A、没食子酸乙酯、鞣花酸和总酚酸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选择HPD-400型大孔树脂,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物上样质量浓度为8 mg·mL-1,吸附流速为2 BV·h-1,径高比为1∶8,上样量为3 BV,10%乙醇4 BV洗脱除杂,除杂流速为3 BV·h-1,50%乙醇5 BV洗脱,洗脱流速4 BV·h-1,3批次验证实验得到的总酚酸平均含量67.75%(RSD为3.02%),平均转移率为74.53%(RSD为1.20%);12批样品指纹图谱中共有个18共有峰,指认了其中6个峰,分别为二聚鞣花鞣质B、二聚鞣花鞣质G、二聚鞣花鞣质A、特里马素Ⅱ、没食子酸乙酯、鞣花酸...  相似文献   
2.
蓝布正为我国传统民族药,功效主治广泛,具有益气健脾、补血养阴、润肺化痰、活血消肿、行气、和血等多种功效,并且近年来蓝布正在心脑血管方面的药效活性报道越来越多并引起广泛关注。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蓝布正的名称、基原、性味、功效主治等进行系统梳理及本草考证,并对蓝布正在心脑血管方面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蓝布正最早以“地椒”之名记载于明代《庚辛玉册》,为蔷薇科植物柔毛路边青(Geum japonicum var. chinense),并与茜草科植物水杨梅(Adina rubella)存在混淆情况;近现代蓝布正异名众多,如水杨梅、头晕药、蓝布正、路边香、卜地香、凤凰窝、换骨丹、香鸡归、老蛇骚、路边黄、乌骨鸡、南布正、五气朝阳草等,分散记载于地方本草著作当中。蓝布正分布广泛,夏、秋二季采收,干燥全草入药。蓝布正的性味功效历史记载并不一致,综合大多文献认为蓝布正味辛、苦、甘,性凉,归肝、脾、肺等经。基于蓝布正益气、活血、养阴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蓝布正提取物及其所含的鞣质类酚酸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在高血压、心肌缺血、脑缺血、血管性痴呆等心脑血管方面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气味和化学成分2个方面对鲜、干两类鱼腥草样本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电子鼻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鲜、干两类鱼腥草样本的“腥味”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雷达图、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数据建模及可视化分析方法,对鲜、干两类鱼腥草样本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揭示化学成分表达与“腥味”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电子鼻10种传感器检测指标的雷达图直观表达了鲜、干鱼腥草的“腥味”特征差异,通过建模分析(PCA、OPLS-DA)整体表征了鲜、干鱼腥草组间的气味差异并对两者进行了区分,筛选确定了W1W、W2W、W3C、W5C 4种主要差异传感器指标;GC-MS分析从鲜、干鱼腥草中共鉴定表征了90个挥发性成分,建模分析(PCA、OPLS-DA)整体表征了鲜、干鱼腥草组间的化学成分差异并对两者进行了区分,筛选得到35个主要差异成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柠檬烯、(±)-2-蒎烯、Beta-蒎烯、石竹素、(-)-spathulenol、正壬醛、(Z)-β-法呢烯、月桂烯、邻-异丙基苯为代表的9种物质,在鱼腥草“腥味”中起到重要影响。结论 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