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致病性着色真菌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端礼  李振鲁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4):229-230,T002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扫描电镜真菌标本制作方法,是使用平皿接种真菌,固定菌落、切块、脱水干燥、喷金等系列步骤。在操作过程中孢子容易脱落,不利于观察其孢子发生(conidiogenesis),而且寻找典型的产孢细胞费时较多。我们改用玻片培养法制作标本,初步解决了上述问题,所得到的照片质量较好。现将改进的方法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菌种: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和棘状外瓶霉(Exophiala spinifera)各2株,均由病  相似文献   
3.
要重视真菌检验工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要重视真菌检验工作王端礼作者单位:100034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北京医科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手术、静脉高营养等治疗手段的开展,以及严重疾病,如肿瘤、白血病、糖尿病、白细胞...  相似文献   
4.
1%环吡酮胺软膏治疗皮肤真菌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北京市第六制药厂研制的1%环吡酮胺软膏治疗皮肤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我们于1997年6~10月间进行了临床观察,并与1%联苯苄唑软膏进行了对比研究。一、病例与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试验。1%环吡酮胺软膏(商品名环利软膏)和1%联苯苄唑软膏(市售)均由北京市第六制药厂提供。1%环吡酮胺软膏每日外用2次,1%联苯苄唑软膏每日外用1次。手足癣疗程为4周,体股癣、花斑癣为2周。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结痂、渗出、浸渍、糜烂、脱屑、角化、皲裂和瘙痒,按0=无,1=轻,2=中,3=重来评分。治疗前、停药时及停药后2…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微量法测定酵母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检验其重复性和准确性,观察氟康唑耐药株对伊曲康唑是否存在交叉耐药性。方法参照NCCLS推荐的药敏试验方案微量稀释法(1995年版),检测25株氟康唑耐药性白念珠菌及48株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及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25株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中只有3株菌对伊曲康唑耐药(MIC值≥4μg/ml),占13.04%,只有少数菌对伊曲康唑存在交叉耐药。48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MIC值呈正态分布,有46株对伊曲康唑的MIC值介于0.0075~4μg/ml,其半数抑菌浓度(IC50)为0.125μg/ml,有43株对氟康唑的MIC值介于0.25~16μg/ml,其IC50为2μg/ml。结论NCCLS微量稀释法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少数氟康唑耐药株对伊曲康唑有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一、多形性红斑由于皮肤出现多形性的损害,如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等,故称为多形性红斑。引起本病的因素很多,如细菌、病毒、真菌、原虫感染和结缔组织病等。其发病与皮肤小血管对过敏物质或毒素产生的过敏反应有关。【临床表现】根据临床不同特点可分三型: 1.特发型:发病前或发病时可有轻度发热、关节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和轻度上呼吸感染症状,很快出现对称性皮疹,分布于手、足、背、四肢及面部等处。开始是小的红斑、丘疹,扩大隆起,形成圆形浮肿性红斑(图1,封四),然后中央出现水疱,由于炎症较重,呈紫红色至褐红色,状如眼部虹膜,故称虹膜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国产伏立康唑对北京和我国其他地区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真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分别参照CLSIM27-A2和M38-A方案测定伏立康唑对144株酵母和82株产孢丝状真菌的抗菌活性。受试菌株包括念珠菌114株(含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20株、阿萨希毛孢子菌10株、曲霉62株(含伊曲康唑耐药曲霉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曲霉)、镰刀菌10株、尖端赛多孢菌10株。结果伏立康唑对念珠菌(不包括氟康唑耐药和剂量依赖敏感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阿萨希毛孢子菌的MIC50≤0.5mg/L、MIC90≤1mg/L;而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MIC50和MIC90均〉16mg/L。对曲霉、尖端赛多孢菌的MIC50≤1mg/L、MIC90≤2mg/L,对镰刀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4mg/L和〉16mg/L。结论伏立康唑对多数酵母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是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等氟康唑天然耐药菌株。该药对多数产孢丝状真菌也有较好的体外抗菌作用,包括伊曲康唑耐药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的曲霉以及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尖端赛多孢菌;但其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有一定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9.
临床常见镰刀菌rDNA 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镰刀菌(Fusarium spp)通常被认为是某些植物的致病菌和污染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类固醇激素的大量应用,器官移植、介入疗法的不断开展,特别是免疫缺陷疾病的增多,镰刀菌引起的人类感染先后有报道[1]。临床上镰刀菌常可引起角膜炎[2],也可见于皮肤感染[3]、关节炎[4]等,常  相似文献   
10.
临床常见毛孢子菌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临床常见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spp.)的鉴定方法,在形态学、营养生理学试验的基础上对临床常见的毛孢子菌-皮瘤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inkin)、皮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cutaneum)及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进行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基因(rDNA)的内转录间区(ITS)扩增,用限制性内切酶Cfr3I、NcoI对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及序列测定,发现用Cfr13I做酶切,皮毛孢子菌的RFLP带型和阿萨希毛孢子菌、皮瘤毛孢子菌的不同;用NcoI做酶切,皮瘤毛孢子菌的带型与另两者不一致,序列分析的结果与形态学、营养生理学试验一致。结果提示,温度试验、API 20C、RFLP及序列测定可用于鉴定临床常见的毛孢子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