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5785例白内障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年来我院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细菌的构成和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5785眼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2.61%,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占99.32%。以表皮葡萄球菌(66.67%)和微球菌(24.49%)为主。92.2%的结膜囊革兰氏阳性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大多数菌株对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有上升趋势。结论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细菌主要由表皮葡萄球菌构成,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大多数菌株对妥布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敏感;对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急性早幼粒细胞自血病发生DIC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较特殊的一个类型,DIC是APL常见的并发症和早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积极治疗原发病是终止DIC关键之一,早期治疗并及时中止DIC的发展,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2007年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血液科用沙利度胺加地塞米松治疗的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观察。结果部分缓解16例(57.1%),进步9例(32.1%),无效3例(10.7%),总有效率89.2%,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 一.手术方法的选择 1.单纯电凝或光凝法:这种视网膜脱离发病时间短,1周左右或时间稍长但整个视网膜和玻璃体条件尚好,特别是裂孔区无明显网膜下液,网膜脱离范围不大,在1/2象限以内。或视网膜呈灰白扁平脱离者,裂孔小于1/2PD。手术中可以不放液,只在裂孔处电凝封孔或激光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的无机成分与居民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近年饮用水的无机成分和居民健康关系的研究成果。指出低盐型饮水地区居民某些疾病的患病率均明显增高,儿童的生理发育指标落后,孕妇的贫血、浮肿等疾病增多,新生儿的生理发育落后疾病增多。提示了水因素在增加癌症患病率危险中的作用,并提出了饮用水化学成分适宜浓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眼外伤造成眼球穿通伤、眼内异物及外伤性白内障一般首先缝合伤口,摘出异物,或同时做部分皮质吸出。人工晶体植入均为Ⅱ期手术。但常由于残留皮质与周围组织粘连致使手术失败。我们从1991年7月起,对眼球穿通伤缝合、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上有裂孔和变性是造成视网膜脱离的原因之一。封闭视网膜裂孔和变性是视网膜复位的关键,方法很多,本组报道了用激光光凝法封闭视网膜周边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34例,其中8例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6例为一眼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已手术治愈,另一眼为视网膜周边裂孔和变性,治愈率达90%。并对激光治疗视网膜周边裂孔和变性的适应证及注意点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和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自本院2000年2月~2007年11月住院的60例患者,分别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DA组,n=32)或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IA组,n=28),疗程3-7d(根据血常规及骨髓检查结果决定用药时间),观察DA组和IA组骨髓相,对比疗效。结果DA组和IA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8.4%和75.0%,临床感染率分别为34.2%和32.5%,两组完全缓解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而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时,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联合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联合化疗组,而两组骨髓抑制及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证实去甲氧柔红霉素是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的抗白血病药物。  相似文献   
9.
晶体脱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特别是青少年的晶体脱位,约占我院(1987—1998年间)所收治晶体脱位病人的46%以上。1987—1990年,我们对35岁以下的22例28眼晶体脱位病人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治疗,结果表明,晶体后道吸出术是青少年晶体脱位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