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马普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服用西酞普兰,另一组服用马普替林,疗程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80%;马普替林组显效率为7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马普替林组少而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
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20ml·kg-1)、低剂量多糖组(200mg·kg-1)、高剂量多糖组(400mg·kg-1)、环磷酰胺(CTX,40mg·kg-1)组、CTX(40mg·kg-1)+低剂量多糖组、CTX(40mg·kg-1)+高剂量多糖组,每日1次,连续14d,14d后检测多糖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巨噬细胞吞噬功能、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CTX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黄芪多糖不经仅能有效对抗免疫抑制(P<0.05),对正常小鼠也有免疫增强作用。结论黄芪多糖对小鼠特别是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石杉碱甲是中国首创的一种可逆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其对良性记忆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能明显促进啮齿类动物的学习过程和记忆再现. 目的了解石杉碱甲对 D-半乳糖拟衰老模型小鼠在跳台及迷宫实验中增强学习记忆行为的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 单位新乡医学院药物研究室. 材料实验在新乡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及药物研究室完成.选择健康昆明种小鼠 100只用跳台法实验和电迷宫法实验,每个实验组各 50只.石杉碱甲片 ,由河南竹林众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批号 031001;D 半乳糖 ,上海试剂二厂出品. 干预 D 半乳糖对照组和石杉碱甲治疗组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 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 120 mg/(kg· d)D-半乳糖 ,连续 6周 ,空白对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在以上处理的第 37天开始 ,3个石杉碱甲治疗组分别用 0.2 mg/kg, 0.4 mg/kg, 0.8 mg/kg的 3种不同剂量灌胃 ,空白对照组和 D-半乳糖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连续 7 d. 主要观察指标跳台法主要观察小鼠在跳台上安全区的潜伏时间和 5 min内小鼠触电次数;电迷宫实验主要观察小鼠逃至右侧电击区的错误次数. 结果跳台法检测结果显示, D 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潜伏期时间较短,错误次数较多.空白对照组 [(9.2± 38.7) s,(4.12± 1.02)次 ]与 D-半乳糖对照组 [(49.7± 27.1) s,(5.17± 0.64)次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石杉碱甲治疗组小鼠的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更明显( P< 0.01).②电迷宫实验结果显示,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逃至右侧电击区的次数明显增加.与 D 半乳糖对照组 [(7.02± 1.06)次 ]比较,空白对照组错误次数 [(6.05± 0.70)次 ]减少( P< 0.05),而石杉碱甲治疗组更明显( P< 0.01),且中等剂量( 0.4 mg/kg)治疗组错误次数更少 [(3.86± 1.80)次 ]. 结论石杉碱甲能有效提高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显示出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血虚和免疫抑制动物模型,观察鸡胚胎低温提取物对其红细胞造血以及免疫器官质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4/2002-09在新乡医学院药物研究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鸡胚胎素[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公告)号:CN1748713],符合研究者申报专利时提出的质量检验标准。②鸡胚胎素对血虚模型小鼠红细胞数值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取20只小鼠,随机排列表法分为鸡胚胎素组、模型对照组,10只/组,建立失血性血虚动物模型。失血后24h当红细胞数<3.2×1012L-1、血红蛋白含量<84g/L,且小鼠外观出现皮色苍白、食欲不振等现象时,代表造模成功。次日,鸡胚胎素组给予鸡胚胎素5g/(kg·d)灌胃,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0mL/(kg·d)灌胃,连续14d。分别于失血前、失血后24h、末次给鸡胚胎素后2h尾部采血测定两组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③鸡胚胎素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免疫器官质量的影响:取30只小鼠,随机排列表法分为鸡胚胎素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10只/组。鸡胚胎素组给予鸡胚胎素5g/(kg·d)灌胃,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均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4d。在第11天上午鸡胚胎素灌胃2h后,鸡胚胎素组、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60mg/(kg·d),连续4d,复制免疫抑制动物模型。末次给予环磷酰胺2h后颈椎脱位法处死小鼠,计算胸腺、脾脏质量指数。结果:5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失血前及失血后24h鸡胚胎素组与模型对照组的红细胞数值、血红蛋白含量基本相似(P>0.05)。末次给鸡胚胎素后2h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鸡胚胎素组红细胞数值、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t=3.39,P<0.01;t=2.52,P<0.05)。②末次给环磷酰胺2h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鸡胚胎素组、正常对照组的胸腺质量指数和脾脏质量指数均明显升高(t=6.62,P<0.01;t=2.47,P<0.05)。结论:鸡胚胎素灌胃对血虚小鼠具有较好的促红细胞造血功能,同时对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器官质量下降具有明显的增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孕激素保守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年轻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孕激素保守治疗疗效、安全性、治疗后的妊娠率及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01-2008-12-31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孕激素保守治疗的24例年轻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24例患者中,3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均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LH+BSO),继续治疗的21例患者中15例(71.4%)患者完全缓解,3例(14.3%)患者部分缓解,3例(14.3%)患者无效。达完全缓解的中位时间为6个月(3~12个月)。醋酸甲羟孕酮(MPA)组和醋酸甲地孕酮(MA)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6.9%(10/13)和62.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5。10例有近期生育要求的患者中4例(40.0%)妊娠成功。3例(20.0%)患者完全缓解后复发。结论:对于年轻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孕激素治疗是可行的,但应行全面评估。完全缓解后积极的辅助生育技术可提高妊娠率。因有一定的复发率,完全缓解后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6.
西酞普兰及认知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西酞普兰及认知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对3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以西酞普兰治疗,其中部分病例合并认知治疗进行临床对照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均有效,合并认知治疗组起效早,疗效好。结论 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森田疗法结合三线放松法治疗疑病症的疗效。方法:对60例疑病症患者应用森田疗法结合三线放松法治疗,观察12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末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森田疗法结合三线放松法治疗疑病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年轻的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的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年龄≤45岁的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卵巢分为保留卵巢组和切除卵巢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72例,其中保留卵巢组25例(34.7%),切除卵巢组47例(65.3%)。保留卵巢组患者与切除卵巢组患者相比更年轻(P=0.007),并且接受淋巴结切除的比例明显低于保留卵巢组患者(P0.001)。两组患者在分期、肿瘤分级、肌层浸润深度以及术后辅助治疗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2例患者的中位随诊时间为89个月(7~131月),共有5例患者复发,没有患者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 rank检验显示两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无差异(P=0.194)。COX风险回归分析发现保留卵巢对无复发生存期无影响(HR=3.08,95%CI 0.54~18.44)。结论年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是安全的,对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总结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共计404例,其中44例术前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提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44例术前诊断为AEH的患者中,39例(89%)患者未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术,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均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100%),14例(32%)年轻患者保留了双侧卵巢,9例(20%)患者给予辅助放疗。中位随诊时间52个月,无复发病例。和绝经后患者相比,绝经前患者术后深肌层浸润(1/22及4/22)及淋巴血管间隙浸润(0/22及3/22)更少,但无统计学差异。比较AEH组和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EC组),AEH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的比例明显高于EC组(P=0.000);辅助化疗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EC组(P=0.003和0.019)。结论术前诊刮为AEH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好,年轻患者充分评估后可以考虑保留卵巢,绝经后患者AEH伴发子宫内膜样癌的风险增高,且更容易合并深肌层浸润、淋巴血管间隙受累等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