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氢麦角毒治疗脑血管疾病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氢麦角毒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脑血管疾病病人120例(男性81例,女性39例,年龄58±s8a),其中口服治疗组60例,给予双氢麦角毒2.5mg,po,bid;注射组60例病人给双氢麦角毒0.3mg,im,qd,均30d为一个疗程,作口服和注射给药临床症状改善比较。另用相似30例为对照组,给予曲克芦丁100mg,po,bid,也是30d为一个疗程。结果:口服双氢麦角毒疗效显著优于曲克芦丁(P<0.01);注射双氢麦角毒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口服。结论:双氢麦角毒有改善脑血管疾病病人因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脑部症状。  相似文献   
2.
纤溶系统是人体防止血栓形成,维持血流畅通的重要成分。血浆D二聚体(D-dimer)作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因此,它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 D-dimer检测是随着生化、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而新近推出的一项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并有标准品作质量控制的检验方法,但国内尚几乎未开  相似文献   
3.
泰必利与654-2治疗血管性头痛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头痛(亦称血管神经性头痛)是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青年女性患病率较高。本文介绍了我院1987年~1989年治疗的120例血管性头痛,应用泰必利与654-2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1.1 病例选择选择诊断明确的血管性头痛120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20例特殊型癫痫(5个类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7-56a,平均33±11a。都具有突发性、短时性、反复性3个特点;又都具有不同点:腹型以消化道症状群为主;头痛型以特殊型头痛为特点;感觉异常型有各种奇特的异常感觉;呼吸困难型以异常呼吸困难为主;流涎型以发作性流涎为主。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211例,其中171例采用甘露醇烟酸酯(400mg,po,tid)为治疗组,连用40d。另40例用复方降压片(2片,po,tid)为对照组,连用4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优于对照组的68%(P<0.01)。高脂血症176例,其中88例采用甘露醇烟酸酯治疗(服法、疗程同上),结果:降TC和TG疗效优于淀粉对照组(P<0.01),降TG疗效亦优于烟酸肌醇酯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本组患者年龄21~48岁,其发病诱因为负重过劳1例,有上感受凉史7例;多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病后1~6天病变肢体即出现下运动神经元性不同程度的瘫痪,肌力及肌张力低下(轻瘫及重瘫各四例)。主要表现为瘫痪胶体呈悬挂状态,不能内收外展及旋前旋后,且患肢有程度不同的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7.
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8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头痛220例,分为4组,甲组140例(男性45,女性95,年龄35±s21a),服硫必利0.1g加山莨菪碱5mg,tid;乙组40例(男性20,女性20,年龄35±4a),服硫必利0.1g,tid;丙组20例(男性10,女性10,年龄42±11a),服山莨菪碱5mgtid;丁组20例(男性5,女性15,年龄47±8a),服维生素B110mg,tid。4组均连续用药7d。结果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8%,45%和5%,甲组疗效最好,P<0.01。  相似文献   
9.
对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7种血清酶进行测定,并与20例同龄健康者的同种酶进行了对照。结果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急性期(1~10d)的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GOT)明显增高,同恢复期及正常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0.05);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的早期(30~40d)同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