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88年5月至2000年5月我们对不能手术切除的31例晚期肝癌患者经肝动脉与门静脉同时插管、间断灌注化疗,临床观察治疗效果尚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1例中男27例,女4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54例。原发性肝癌24例,弥漫性肝癌7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 1.2 辅助治疗:为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减少化疗药物抑制造血系统的毒性作用,保护消化功能。本组在化疗灌注的前、中、后同时应用以下辅助治疗:①聚肌胞2ml肌注或静滴2~3次/周。②干扰素1支,肌注1~3次/周。③华蟾素10~30mg  相似文献   
2.
瑞芬太尼是新型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其特点为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消除快,主要由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水解,其时量相关半衰期短,适用于靶控输注(TCI)[1].  相似文献   
3.
张雷  王文立  王桂琦 《河北医药》2007,29(11):1174-1175
目的 探讨TNP-470 对大鼠诱发乳腺癌的阻断、抑制作用.方法 取100 g左右雌性大鼠0.01%浓度EDNA水溶液供大鼠自由饮用,共14周.第12周出现微小结节,至第14~15周,癌结节达0.2~1.0 cm,诱癌成功率为100%.于诱癌大鼠第11周开始,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TNP组,分别为10只及15只:TNP组隔日腹腔注射20.0 mg/kg TNP-470共10次;对照组给予1%乙醇盐水10 ml/kg,10次.至诱癌满16周,断颈处死动物.切除2组乳腺肿瘤,用生理盐水浸洗后,分别制成单细胞悬液,上机检测细胞增殖指数.观察比较2组大鼠乳腺癌的增殖指数.结果 TNP组增殖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P-470可明显减轻化疗诱发的大鼠乳腺癌变并延缓其发展.  相似文献   
4.
超声检查与血清CA-125检测对早孕先兆流产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测卵黄囊大小并联合检测血清CA-125水平,评估先兆流产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149例孕周在7~10周的单胎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45例,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84例,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2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连续测定各孕周血清CA-125水平,同期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卵黄囊大小,观察卵黄囊正常、异常与妊娠结果的关系。结果82例先兆流产继续妊娠妇女可见正常卵黄囊,20例先兆流产妊娠失败妇女显示正常卵黄囊的仅7例,敏感性65.0%(13/20),特异性97.6%(82/84),总符合率91.3%(95/104)。卵黄囊显示率在继续妊娠组、孕9、10周妊娠失败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孕周妊娠失败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继续妊娠组(P<0.01),敏感性为75.0%(15/20),特异性为95.2%(80/84),总符合率91.3%(95/104)。结论经阴道超声妊娠卵黄囊测量联合测定血清CA-125对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的妊娠预后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手术涉及外科许多领域,它在腹腔、盆腔手术方面具有创伤小、内脏干扰轻、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部无大的手术疤痕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母体子宫动脉及胎儿脐血流的动力学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7例重度子痫前期和230例正常同期孕妇进行母体双侧子宫动脉及胎儿脐血流动力学测定并与妊娠结局相比较.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组子宫动脉和胎儿脐动脉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值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胎儿产前出现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如(absent end diastolic velocity,AEDV)5例,胎儿生长受限,围生儿均死亡.结论 母胎血流动力学参数在重度子痫前期常发生明显改变,并与不良的围生儿结局有关;AEDV的出现意味着胎儿循环已出现失代偿阶段,围生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8.
9.
不同麻醉方法在高龄高危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高龄高危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和静吸全麻组,每组各41例。观察麻醉前、手术起始时、手术开始后30min、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血压(MAP)、HR、SpO2的变化。结果2组效果均满意,CSEA组所有患者在椎管内阻滞平面出现于15min内,平均动脉压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手术开始时与麻醉前下降值≥22.7%,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A组麻醉前与手术开始时血压普遍变化不大,术中维持平稳,但术中、术毕时刻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与CSEA组组间比较,MAP在三个时刻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有其特殊的优越性,特别是在患者手术早期容量管理更从容,稳定性更佳,更能维持麻醉维持期血液动力学稳定和进行有效通气和供氧,减轻高龄高危患者的心肺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一种外侧进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外侧切口,用两枚克氏针由肱骨外侧骨折远近端交叉进针作钢丝"8"字张力带内固定术.结果 骨折复位良好,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外侧进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稳定性好、肘内翻发生率低并可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