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海绵状血管瘤22例,10例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72.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结合CT和MRI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跟腱断裂的各种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跟腱断裂的MRI表现。10例跟腱断裂的患者均行常规MRI横断面T1WI,矢状面T1WI、T2WI和频率敏感脂肪抑制(SPIR)序列扫描。结果完全性跟腱断裂6例,部分性跟腱断裂4例,跟腱断裂部位发生于跟腱上段3例,中段6例,下段1例。4例部分性跟腱断裂的患者MRI表现为跟腱局部肿大增粗;完全性跟腱断裂中4例表现为连续性中断分离,裂隙宽度为2.6~7.8mm,断端水肿、充满血液,T2WI和SPAIR呈高信号,2例表现为断端交错呈毛刷状改变。10例跟腱断裂在T1WI均呈中等信号;在T2WI例呈中等信号或高信号;在SPIR中3例呈中-高信号,7例呈高信号。跟腱前脂肪垫模糊,见于6例完全性跟腱断裂。结论 MRI检查能较好显示跟腱断裂的位置和程度。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钙化是早期乳腺癌最易察觉的征象,X线发现可疑恶性钙化灶可行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开放活检。本研究探讨乳腺可疑恶性钙化灶X线引导下导丝定位开放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共37个临床触诊阴性而X线检查发现有可疑恶性钙化灶的患者,行X线引导下导丝定位开放活检术。所有活检切除标本均立即行X线摄片,确定切除是否完全,再送病理学检查。结果:32例患者共37个病灶有7个为恶性,其中5个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2个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30个良性病灶,其中6个导管内不典型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14个上皮增生,10个腺病,总的恶性率为18.92%。对DCIS病灶进行了患侧乳腺局部扩大切除乳房保留术,对IDC病灶进行了患侧乳房改良根治术。结论:对临床触诊阴性而X线检查发现的可疑恶性钙化灶应行X线引导下导丝定位开放活检,可提高早期乳腺癌及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率,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7个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序列在不同患者配合度的情况下胆囊三角的空间显示图像质量,优化MRCP检查方案。方法对100例患者行7个成像序列的MRCP检查,根据患者不同的屏气(B)与呼吸触发(R)配合度(1~3级)分成B1R1、B1R2、B1R3、B2R1、B2R2、B2R3、B3R1、B3R2、B3R3组,共9组。由2名放射科医师使用双盲法对重建后胆囊三角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组7个MRCP成像序列重建后胆囊三角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1R1组、B1R2组及B1R3组Fiesta 3DB图像质量最佳;B2R1组、B2R2组Fiesta 3DB、FRFSE 3DB、FRFSE 3DR图像质量好;B2R3组Fiesta 3DB、FRFSE 3DB图像质量好;B3R1组、B3R2组FRFSE 3DR图像质量最好;B3R3组FRFSE 3DB、SSFSE 2DB Thk图像质量好。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MRCP检查显示胆囊三角的最佳方案为:屏气配合度1级首选Fiesta 3DB;屏气配合度2级,呼吸配合度1级或2级的可选用FRFSE3DR、Fiesta 3DB、FRFSE 3DB,呼吸配合度3级的可选用Fiesta 3DB、FRFSE 3DB;屏气配合度3级,呼吸配合度1级及2级的采用FRFSE 3DR,呼吸配合度3级的可选用FRFSE 3DB、SSFSE 2DB Thk。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东软SUPEROPEN 0.35T永磁型扫描机,采用T2WI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1WI自旋回波(SE)序列和MR尿路造影(MRU)检查。结果21例患者均有输尿管梗阻,梗阻上段输尿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和积水,梗阻远端呈鼠尾样改变;21例病变中,14例病变呈分叶状充盈缺损;7例病变沿输尿管壁向内外呈浸润性生长。5例患者腹膜后大血管旁淋巴结增大。MR信号T1WI为等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结论MRI能明确输尿管病变的部位、形态、范围以及周围组织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是一种少见的以多系统累及纤维化为特点的后天获得性疾病,目前文献报道该病所有患者都有肾功能不全病史。此病于1997年首次在美国被发现,加利福尼亚州、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密西西比州共15例患者出现相似的以四肢皮肤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在64排CT上的图像特征在提高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准确性上的价值。方法对92例疑为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记录肺患发生部位、CT表现。结果92例疑为周围型肺癌经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为周围型肺癌83例,而术前CT诊断为87例,两者诊断一致80例。CT影像上表现分叶征75例、毛刺征65例、胸膜凹陷征25例、空气支气管征20例、空泡征10例、钙化者8例、磨玻璃样改变20例。结论64排CT对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率高, CT征象有助于早期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肾细胞癌56例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6例肾细胞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肾透明细胞癌48例,肾乳头状癌6例,肾嫌色细胞癌1例,肾集合管癌1例。上述各型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肾透明细胞癌呈不均匀而富血供;乳头状癌不均匀而少血供;嫌色细胞癌呈少血供改变,内可见星茫状强化;集合管癌累及肾皮质和肾髓质,呈少血供改变,边界不清。结论常见RCC亚型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胰腺导管腺癌的肿瘤新生血管匮乏且基质丰富,限制了细胞毒性药物的递送效率,降低了治疗效果。纳米递送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胰腺癌有望克服其生物屏障,提高递药效率。而设计具有高效靶向胰腺癌细胞的纳米递药系统是克服上述生物屏障的关键。本文综述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纳米递药系统的被动靶向设计、主动靶向设计及响应释放的靶向递药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