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对于处于常规治疗中的心肌梗死后的心 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冠心病陈旧心肌梗死病例(OMI),共29对(58例);男性27对,女性2对;配对主要条件:性别、年龄、梗死部位、梗死后时间、高血压病史及分级;糖尿病史;采用病例配对、随机进入试验、交叉、单盲的试验设计;结果分析采用方差分析(ANOV/F检验)。结果:综合交叉试验结果,Trimetazidine处理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低于对照组(F=4.20,P<0.05);对于清醒时间段即活动时间段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分析显示:Trimetazidine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F=5.87,P<0.05);对于Lown3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的单独分析,也显示出其较明显的抑制作用(F=7.61,P≈0.01);对于OMI后LVEF≤40%患者组的室性心律失常,Trimetazidine也表现出明确的抑制作用(F=5.43,P<0.05)。结论: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所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除基础药物的处理外,应用曲美他嗪可对其产生显著地抑制作用,并减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可能是此作用的主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tion,NSTEMI)的非糖尿病患者早期梗死范围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1月6日-7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监护室收治的69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非糖尿病患者,就诊后10 min内完成18导联ECG并计算ST段压低幅度总和,入院次日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并测定空腹血糖及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组(HOMA-IR≥1.7)、非胰岛素抵抗(non insulin resistance,NIR)组(HOMA-IR<1.7),两组患者均在入院48 h内定时留取静脉血标本(每6 h 1次),测定相应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结果39例(57%)被纳入IR组,剩余30例被纳入NIR组,两组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胆固醇血症史、起病至就诊时间、就诊时Killip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组就诊时ST段压低幅度总和、CK峰值、CK-MB峰值及NT-proBNP峰值均明显高于NIR组(P<0.01)。两组LVED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IR组相比,IR组LVESV明显增高(P<0.01),LVEF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非糖尿病合并急性NSTEMI早期IR发生比例较高,合并IR者心肌梗死范围明显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近年研究表明,除传统危险因素外,高尿酸血症、脂蛋白α[Lp(α)]也可能在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作用.我们观察血尿酸(UA)、LP(α)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药物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卓药物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比较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急诊PCI的310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给予硝酸甘油+地尔硫卓药物后适应分为药物后适应组(152例)和对照组(158例)。结果术后即刻药物后适应组cTFC值较低,MBG分级高。药物后适应组的术后12h ST段回落幅度较大,术后5d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曲线下面积较小,心脏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另两组随访期间死亡比例和因心脏原因再次住院次数均差异显著。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联合注射硝酸甘油和地尔硫卓进行药物后适应可显著改善再通后心肌的微灌注,减少近期死亡等主要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对于处于常规治疗中的心肌梗塞后病人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冠心病陈旧心肌梗塞病人(0MI),共59对;男性55对,女性4对.配对主要条件为性别、年龄、梗塞部位、梗塞后心功能、梗塞后时间、高血压病史及分级、糖尿病史.采用病例配对、随机、交叉、单盲的试验设计.HRV参数为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5min时间段NN均值标准差(SDANN);全部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三角指数NN间期的总个数除以NN间期直方图的高度(横坐标时间单位为1/128秒).结果分析组间差别分析采用方差分析(ANOVA检验);两组样本均数差别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综合总的交叉试验结果(上述4个HRV分析参数)显示曲美他嗪处理组心率变异性(HRV)改变不十分确切(PSDNN<0.05,P SANN>0.05,P MSSD>0.05、P三角数>0.05).但对于陈旧性心肌梗塞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病人组与>40%组的心率变异性(HRV)差别的分析结果显示曲美他嗪组心率变异性值增加具有明显差别(P<0.05).对于陈旧性心肌梗塞合并II型糖尿病病人组与非合并组的分析结果显示曲美他嗪处理组心率变异性值增加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曲美他嗪,对于陈旧性心肌梗塞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病人及和并II型糖尿病病人心率变异性参数的增加,具有不依赖于其他改善心肌供血药物的显著正性作用(P<0.05);改善缺血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可能是此方面作用的主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7月~2006年9月,共70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抽吸器组3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情况从同期急诊介入治疗的ACS患者中选取35例条件相匹配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础资料、造影结果和临床预后。结果抽吸器组支架直接置入率高(P=0.009),远端栓塞发生率低(P=0.046),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计数值小(P=0.004),心肌灌注分级3级获得率高(P=0.044);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抽吸器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T峰值浓度较低,ST段回落幅度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住院期间和中期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血栓负荷较重的ACS患者中,急诊PCI时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器安全可行,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即刻的远端心肌血流微灌注,减少心肌酶的释放,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临床特征及探讨经肾动脉超声和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TA)诊断ARAS的准确性.方法 纳入2005年1月~2010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患者中经肾动脉造影确诊为ARAS患者179例(肾动脉狭窄>50%),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肾动脉超声及肾动脉CT造影(CTA)与肾动脉造影结果的差异.结果 179例ARAS患者中,有74例(41.34%)表现为难以控制的高血压,96例(53.63%)伴胸痛,6例(3.35%)出现急性肺水肿,102例(57%)伴肾损害.其中124例ARAS患者同时进行了肾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肾血流速度>171cm/s时有最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此时肾动脉超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和75%;另有23例(46支血管)同时进行了肾动脉CTA检查,肾动脉CTA显示的狭窄血管数多于肾动脉造影[32支(69.6%) vs.26支(56.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82).结论 ARAS临床表现多样,其中又以肾损伤、胸痛和高血压最为常见,肾动脉超声诊断ARA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而肾动脉CTA较肾动脉造影存在过度诊断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地尔硫的药物后处理,与缺血后处理相比,对于抑制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及保护心肌组织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72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包括假手术组、对照组、缺血后处理组、地尔硫草1组(D1组)、地尔硫草2组(D2组)、地尔硫 3组(D3组).假手术组:心脏只穿针不结扎;对照组:再灌注前由右颈动脉插管至主动脉窦部,注射0.9%生理盐水0.4ml,再灌注3 h;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缺血45 min后给予4轮30 s缺血、30 s再灌注处理;地尔硫草1组(D1组):再灌注前30 s注射50%地尔硫革注射液700μ/kg,2 min内注射完毕;地尔硫 2组(D2组):首次注射同D1组,之后以5μg/(kg·min)的速度维持推注2 h;地尔硫 3组(D3组):首次注射后以10μg/kg·min)的速度维持2 h.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3 h后地尔硫各组心肌坏死面积显著减少、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水平较低、组织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较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高,作用强度与缺血后处理组相近,D2组、D3组的左心室内压最大收缩和舒张变化速率(±dp/dtmax)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在急性心肌缺血充分再灌注前,应用地尔硫行药物后处理,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减低心肌组织内自由基水平,作用效果与灌注时限、剂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反射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中心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32例患者的抢救过程,总结临床护理经验、预防措施及抢救流程。结果因护理发现及时,保持有效静脉通路,拔管时医护密切配合,重视拔管时患者精神状态,针对高危人群提前备好抢救用药等措施,32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重在预防,及早发现,加强拔除鞘管时的医护配合,有助于降低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发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STEMI)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分布以及血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特点。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2010年3月STEMI临床资料,比较早发STEMI患者(男性〈55岁,女性〈65岁)和非早发的STEMI患者(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传统危险因素、血生化代谢指标及冠脉造影结果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发STEMI组与非早发组比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吸烟(56.8%∶38.0%,P〈0.05)和代谢综合征(55.6%∶33.0%,P〈0.05)的比率较高。早发STEMI组的体重指数(BMI)显著高于非早发组[(25.94±3.15)∶(24.75±3.66)P〈0.05]。早发组以冠脉单支病变为主(58.0%∶31.0%,P〈0.05),以前降支受累为主,而非早发组以三支病变为主(21.0%∶44.0%,P〈0.05)。针对早发STEMI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代谢综合征和吸烟是早发STEMI的独立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和吸烟的OR值分别是2.54和2.82。结论吸烟和代谢综合征在早发STEM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于存在代谢异常的青中年患者进行减肥和戒烟具有尤其重要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