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常见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脑血管痉挛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凋亡机制,对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系统阻塞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系统阻塞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流系统脑室端阻塞5例,腹腔端6例,泵本身阻塞1例。经再次手术后,12例随访半年至2年,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分流系统阻塞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注意手术时机、分流管的选择、分流管安放的位置和深度、提高手术技巧、严格无菌操作,以及术前对脑脊液蛋白和细胞成分增高者做相应处理,对预防分流系统阻塞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测LTG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细胞外液谷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和神经细胞凋亡。结果:(1)再灌注组、治疗组谷氨酸基础水平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缺血后迅速升高,再灌注30min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再灌注组在30~330min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30~330min内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低于再灌注组(P<0.05)。(2)TUNEL法发现治疗组凋亡细胞较再灌注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使用LTG治疗,明显减轻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增加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常见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脑血管痉挛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凋亡机制,对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常见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脑血管痉挛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凋亡机制,对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MRI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技术对脑部病灶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病理诊断结果,探讨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使用Leksell立体定向定位头架,在MRI引导下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结果活检术后病理胶质瘤13例,淋巴瘤5例,脑转移癌3例,炎性病变4例,寄生虫2例,胶质增生1例。活检总阳性率96.43%。并发颅内出血1例(3.57%),癫痫发作1例(3.57%),无死亡病例。结论脑立体定向活检术安全、高效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病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像学伴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伴有"漩涡征",将其资料与同期不伴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漩涡征组与非漩涡征组病人在硬膜外血肿体积≥30 ml、中线移位≥5 mm、入院GCS评分、受伤至入院时间和预后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龄、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有"漩涡征"的急性硬膜外血肿,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才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常见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脑血管痉挛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凋亡机制,对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常见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脑血管痉挛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凋亡机制,对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