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癌变过程中谷胱甘肽和胆红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带分离胶血液标本管离心后横置对生化检测的影响.方法 血液标本析出血清后,4000rpm离心5分钟,用日立7600-2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次,将标本管水平放置2分钟后和将标本管颠倒混匀8次后分别上机检测2次.结果 标本管水平放置2分钟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尿素氮、葡萄糖、总胆红素、肌酐、磷、钾和钠等13项结果与原始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标本管颠倒混匀8次后的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其他项目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带分离胶血液标本管离心后横置或倒置应重新离心再进行生化检验.  相似文献   
3.
新的致病或耐药微生物的不断出现,给传统的临床微生物教学内容带来挑战,而自媒体时代,信息获取多元化,给临床微生物教学模式带来新机遇。本文对自媒体时代的临床微生物检验"三生"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培养临床型高素质临床微生检验人员,更好地协助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引流液中分离出放射根瘤菌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院于2012年8月自神经内科监护室一患者脑脊液引流液标本中培养分离出1株放射根瘤菌(Rhizobium radiobacter),现将该病例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培养病原体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门诊及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的非重复病原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0株血培养病原体中,革兰阴性杆菌306株(45.67%),革兰阳性球菌329株(49.11%),真菌35株(5.22%);检出率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88%)、大肠埃希菌(19.4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98%)。药敏结果显示,血流感染的多重耐药葡萄球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耐药率为0~20.34%)高。革兰阴性杆菌(不动杆菌属除外)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0~27.27%;耐药率最高的革兰阴性菌为不动杆菌属。血培养真菌分离率较高的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38%)及白假丝酵母菌(1.79%)。结论早期送血培养做病原学检查,重视血培养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并加强监测,可及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妇产科门诊患者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现状及与年龄的相关性,为HPV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集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患者的宫颈细胞标本1 999例,利用凯普电导流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HPV-DNA进行基因分型,对不同年龄段的HPV感染率进行年龄分层分析,结合年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 999例标本中,HPV感染率为25.2%(502/1 999),其中16型的感染率为21.2%(69/326)最为常见,其次为52型19.3%(63/326)和58型16.0%(52/326)。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HPV感染率不同,其中41~50岁患者感染率最高,60岁患者感染率最低。结论:北京地区妇产科门诊患者HPV感染具有明显的亚型分布异质性,提示HPV预防性疫苗的使用应同时考虑分型和年龄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8.
正蜡样芽孢杆菌为革兰阳性芽孢杆菌(芽孢不突出菌体),需氧或兼性厌氧,轻微运动性,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水和医院环境~[1](如空气过滤和通风设备~[2]、样本收集管、床单~[3]及重复使用的毛巾~[4]、静脉导管[5]、光导纤维支气管镜检设备~[6]等),可因污染土壤和食品作为一种食源性疾病进行报道(食物中毒)~[7]。临床上各种标本(血液、伤口和痰等)分离到该菌时,常被认为是污染菌未鉴定到种或被误鉴为枯草芽孢杆菌,导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 187株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按照常规方法留取临床标本,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及药敏定量。结果共收集到病原菌2 1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 374株(62.8%),革兰阳性菌813株(37.2%)。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分别占72.2%和88.0%,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耐药株。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有0.9%和11.6%对万古霉素耐药,但对利奈唑烷和链霉素2000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5.6%和45.1%。结论随着大量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机会病原菌成为致病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位居致病菌第一、二位,医院病原菌耐药性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骨斜位螺旋CT高分辨薄层扫描(HRCT)在鼻区骨折诊断治疗和司法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鼻区骨折患者的临床及CT诊断资料。所有病例均行鼻骨斜位HRCT扫描、多平面重建(MPR)、SSD重建;159例加做横断位HRCT扫描。结果 205例鼻区骨折中单侧鼻骨骨折17例,双侧鼻骨骨折24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29例,单纯鼻中隔骨折3例,鼻中隔脱位4例,鼻颌缝分离14例,鼻骨间缝分离11例,鼻泪缝分离5例,鼻泪管骨折1例,泪骨骨折1例,单纯性眶内壁骨折27例,复合性骨折69例。结论鼻骨斜位HRCT扫描是诊断鼻骨骨折首选检查方法,能提高鼻区细微骨折的检出率,对临床诊断治疗及法医学鉴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